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利用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113634
  • 作      者:
    王社坤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社坤,男,1979年10月生,陕西渭南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1998——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2002年)、法学硕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5年)和法学博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9年)学位。2009—2011年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能源法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论坛》、《河北法学》、《清华法治论衡》、《环境保护》、《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合著)和译著(合译)各一部,参编教材四部。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国博士后基金、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等科研项目十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环境利用权研究》通过对环境权理论及其实践状况的回顾,指出环境权研究应当明确环境的双重价值及其不同的权利需求,并在以环境为客体的权利体系中重新定位环境权。环境利用权边界的界定是解决环境利用权冲突的首要方法,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界定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正面的角度就是界定什么样的环境是良好的,反面的角度就是界定环境污染或破坏的限度是什么。在环境质量标准缺位以及符合限度条件却导致环境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事后判断的方法,在个案中进行利益衡量。进行具体的利益衡量时,其基本的出发点是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在利益衡量之中除了要考虑利益大小及其范围等实体性因素之外,程序因素的重要性也应得到重视。
展开
精彩书摘
  日本学者宇都宫深志提出的金字塔式的环境质量概念,则对满足不同需求的环境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层级划分。首先,环境质量的第一阶段是指城市环境从生态学来讲是否安全,这是关系到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存、生命维持、一健康并构成其他诸如公众卫生、舒适性等基础的下层结构。环境质量金字塔的第二阶段是“公众卫生”,废弃物及污水处理问题等城市卫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放射性污染等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的公害问题是第二阶段的中心课题。环境质量的第三阶段是“环境的舒适性”,它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指出的宁静、美丽、私生活、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质量”的课题有关。环境质量的第四阶段是历史、文化环境的保存。最后,环境质量的最高水平是艺术、文化美。∞这五个层级的环境全面反映了人对环境的不同层级的利益需求,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这五个层级。
  无论如何,保障人与动植物的身体或物理的健康是良好环境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目标。然而,良好环境应该超越不危害人体及动植物健康的标准,而满足人们审美的、文化的、精神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保障健康的标准可以精确化,而保障人们审美的、文化的、精神的需求的标准就相当的具有弹性(但绝不是说就完全没有衡量的标准)。并且,对后者的保障往往受制于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一个最不发达国家来说,对健康权进行有效的保障是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任务。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在人的健康已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则应当努力满足国民精神上的需求。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环境权的理论与实践
一、环境权的提出
二、环境权理论的发展
(一)美国的环境权理论
(二)日本的环境权理论
(三)环境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三、环境权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一)环境权的立法实践
(二)环境权的司法实践
四、小结

第二章 从环境权到环境利用权:环境权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一、我们需要环境权吗
(一)否定环境权的观点
(二)对环境权必要性的再论证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权
(一)谁拥有环境权
(二)环境权的内容是什么
三、环境权研究的方法论重构
(一)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的扬弃
(二)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的结合
(三)环境多重价值的认知
(四)体系化方法的引入
四、小结

第三章 环境利用权的构建
一、环境利用权研究的历史考察
(一)环境利用权研究回顾
(二)环境利用权研究成果评述
二、环境利用权的社会关系基础
(一)环境法调整对象研究的历史考察
(二)环境利用关系:环境利用权的社会基础
三、环境利用权的体系
(一)环境利用权词源考
(二)环境利用权体系的构建
四、小结

第四章 本能性环境利用权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法律属性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是新的、独立的权利类型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体系定位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权利构造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主体
(二)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客体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权能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程序保障
(一)通过程序权利保障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必要性
(二)与环境相关的程序性权利的法律属性
(三)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程序保障
四、小结

第五章 开发性环境利用权
一、自然资源利用权
(一)自然资源利用权的制度理念与法律属性
(二)自然资源利用权的主体与客体
(三)自然资源利用权的权能:基于类型化的分析
(四)资源载体使用权的权能
(五)资源产品取得权的权能
二、环境容量利用权
(一)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法律属性
(二)环境容量利用权的主体与客体
(三)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权能
三、小结

第六章 环境利用权冲突及其协调
一、环境利用权冲突概念辨析
(一)权利冲突的概念
(二)环境利用权冲突的概念
(三)环境权利用权冲突协调的方法
二、环境纠纷解决的静态方法:权利边界的划定
(一)本能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
(二)开发性环境利用权的边界
三、环境纠纷解决的动态方法:利益衡量的适用
(一)环境利用权冲突协调中利益衡量的适用条件
(二)环境利用权冲突协调中的利益衡量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