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达法理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47711
  • 作      者:
    曲广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曲广娣,1973年生,黑龙江七台河人。吉林大学法学学士、法理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法理学、女性主义法学和司法行政基础理论研究。曾在《比较法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妇女研究论丛》、《湖湘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迈向女性主义的国家理论》、《正义的沉默——现代法律的局限和可能性》。
展开
内容介绍
  李达最早在中国做出了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的努力,著作完成《法理学大纲》一书。李达这一开创性的法理学体系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历程密切关联,也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一脉相承。《李达法理学思想研究》因而从源头人手,一并探究李达作为其法理学理论基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和理论背景,也探究影响著作者本人学术风格、思维特点的各种制约因素,从而剖析李达法律观和法学方法论形成和主张背后的决定因素。
展开
精彩书摘
  再次,李达在法律的内容部分,涉及到的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在逻辑思路上还不够清晰。从而折射出来的,是李达关于法律关系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成熟。李达关于法律关系的分析虽然通过细致梳理也可以看出其中所包含着的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权利、义务这样的按构成要素进行的叙述模式,但是却没有把这种分析思路明晰地表述出来。尽管这种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分析模式在法律关系理论中除民事法律关系之外的对其他法律关系的分析上还有不足之处,因而显现出在这一构成要素的归结理论上还有缺陷。不过,从当时乃至目前的研究程度看,这一理论还是有极高的价值的。这样来看,李达虽然未能明确,但却触及了法律关系构成要素这一叙述逻辑。由此,李达关于法律关系的分析其实再进一步就可更趋于完善。
  最后,在法律形式的归结上,李达对习惯与习惯法的区分,以及习惯的滞后性以及灵活性各自对法律制度创新的影响等问题的揭示都十分精到。但是,对于判例法的分析过于简略。或许是因为中国的法律历史基本上更为接近法典法传统,而与英美这类判例法国家的法律体制有着截然的差别。不过,李达忽略了,中国历史上的法官断案有着相对宽松的自由裁断权,判例的参照作用也是很强的。通过判例来了解法律在中国也是极为普遍的、传统的。并且,中国近代以来,国民党政府其实也部分采用判例法。对此,都需要作以分析和解说。对于这样一种中国当时现实存在的法律渊源,其效用如何、与国情是否匹配、存废与否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展开来加以详细的阐明。李达却只提到判例法是由判例汇集而成的法律,且称英美的判例法是守旧的恶法,阻碍经济生活的发展,这样的论断不免简单武断。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和本书的结构
三、研究方法和本书的贡献

第一章 李达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李达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二)湖湘文化的熏陶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李达的影响
(一)李达学术研究介绍期所受的影响
(二)李达学术研究体系化阶段所受的影响
(三)李达学术研究注释整合时期所受的影响

第二章 李达法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李达与五四时期的思想大论战——李达的社会
主义观与国家观
(一)社会主义论战中的李达——社会主义观
(二)无政府主义论战中的李达——国家观
(三)李达的政治思想概要
二、李达对胡适思想的批判——对实用主义的态度
(一)胡适的实用主义之基本主张
(二)李达对胡适思想的批判
三、小结

第三章 李达的法理学思想
一、李达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中国近代以来的法理学流派概观
(二)李达的法学研究方法
(三)李达对法学研究方法的批评
二、李达对法理学流派之批判
(一)法理学学派划分标准之比较
(二)李达对法理学流派的评判
三、法理学的定位
(一)“法理学”的称谓
(二)法理学与哲学的关系——特殊哲学与一般哲学
……
第四章 李达法理学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