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寒冰访罗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8461
  • 作      者:
    孔寒冰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孔寒冰,1958年4月生,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克拉拉-蔡特金评传》、《科索沃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大国背景》、《历史瞬间——20世纪重大事件的起源及其影响》、《金桥——外资与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寒冰访罗明》为一本精彩的口述史,采访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寒冰,而采访的对象则是罗马尼亚第十一任驻华大使罗明先生。作为一名前驻华大使,罗明与中国的关系匪浅,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做过翻译和陪同,在很多场合也曾近距离接触过前苏联以及东欧等其他国家的高级领导人,作为这些国家对外交往以及各种国际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罗明的口述对于了解冷战时期中罗关系、中苏关系以及研究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情况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罗明:上次我们谈到哪儿了?孔寒冰:谈到您快上大学了,您能讲一讲您和萨安娜怎样到中国留学的呢?在留学中国前后又有哪些故事?罗明:那我先说吧。我在布加勒斯特上的那所中学的历史比较特殊,因为它属于铁路总局的。所以,学校不远的地方就是铁路,还靠近一个叫“红色格里维塔”的铁路工厂,学校周边都是铁路工人居住的房子。如果你愿意,哪天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后来,铁路总局变成了交通部。在这所中学读书的那段时间,我在班里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我快要毕业的时候,为了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经济,罗马尼亚政府决定派几千名学生到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留学。我所在的那个班有6个学生被选上,其中就包括我。另外,我们班还有四五个人被挑选上了军事学校。几年之后,我弟弟也被选中上了军事学校。被选派出国留学的学生都集中在一起,住的一个由原来王宫的马圈改造而成的宿舍,当时有2000人。不过,这些人并不全是去苏联,其中一部分人要到其他人民民主国家。
  孔寒冰:根据您讲的,当初学校选派你们留学时目的国家是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并没有中国。可是,你们后来为什么到中国来留学了呢?罗明:我们能够到中国来留学,那是多亏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是那封信改变了我们的一生命运。大概是在1950年四、五月份,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向周恩来总理提出来互派学生的要求。过了不久,波兰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向所有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政府提出了互派学生的建议。所以,1950年6月,罗马尼亚领导人也收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信。周恩来总理在信中说,中国已经准备好了,要派五名学生到罗马尼亚学习罗马尼亚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等,也希望罗马尼亚方面能派相应数量的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和中国的历史、文化。这些留学生们学成回国之后,将会帮助中罗两国领导人的接触,也有助于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孔寒冰:那您自己是如何选择到中国留学的呢?罗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建议,罗马尼亚政府决定也像东欧其他人民民主国家那样,选派五名学生到中国去学习。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选上。但是,当时被选拔出国留学的许多同学都已经知道自己去哪国了,有的到莫斯科的大学,有的要到列宁格勒的大学,还有的去东欧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大学,唯独我的去处还没有着落。
  因此,我就去团支部问情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团支部负责人问我叫什么名字,然后说你赶快去一趟教育部。我到了教育部之后,有一个小组接见了我,他们问我想学哪国语言。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问题,因为我一直想要学铁路、工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他们问我:“你愿不愿意学一门外国语言?”不过,我那个时候有一种精神准备,那就是不管分配我学习什么,做什么工作,我都得必须接受。因此,我就回答说:“当然,我愿意学。我是罗马尼亚西北部的人,所以,对德语、匈牙利语比较熟悉,可以学习这些语言。”“哪里,哪里,不是学习那些语言。你觉得学中文怎么样?”那个时候,我还不可能知道接受学习中文这样一个建议后来会怎么样。当时,我对汉语一点儿印象也没有。
  孔寒冰:决定您一生命运的选择竟是这么简单,而且充满了偶然因素。在此之前,您对中国也没有什么了解吧?罗明:我们在中学有关中国的知识学的并不多,只是了解一点中国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在我们的课本里也不过三、四页的样子。所以,他们提出让我到中国学习汉语这个建议的时候,我应该承认,我完全没有理解这个建议的意义,它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结果。另外,按我家里的习惯,我还是得征求一下我爸爸妈妈的意见。当时,他们正在外地休假,我坐上火车到了那儿,把这事儿告诉他们。他们听后对我说:“好,你去吧。”回来之后,我也没有说什么。教育部门知道我会同意的,不会有什么顾虑。
  萨安娜的故事比我的复杂一些,让她自己告诉你吧。
  孔寒冰:萨安娜夫人,刚才听了罗明大使讲他从小时候到去中国留学前的情况,我也想听一听您这段时间的故事。
  萨安娜:谈起我的年轻时代,先给你看一篇文章。这是我儿媳妇写的,在《老年》到锡比乌定居,1933年去世。
  我出生在1931年,那是一个很不好的年代,正好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之际。我爸爸为了能有自己的房子,就跟银行借了钱。我爸爸去世之后,由于钱没有还完,银行就把房子收回了。所以,我跟妈妈还有三个姐姐流落街头了。后来有一天,我母亲眼里含着泪水向我讲起那时我们凄惨的经历:当时正赶上下大雨,我们四个小孩就坐在街头哭,没地方去。所以,我的童年生活就这样子开始的。后来,我的三个姐姐陆续开始在纺织工厂里工作。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社会保险,也没有退休金。所以,我妈妈就只能靠她灵巧的双手,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这样才把我们养大。有关我妈妈的家谱,我了解得不多,但知道也是塞库伊人。我外公是一个水磨坊主,妈妈生在1888年。她三岁的时候,外祖母在生下第十二个孩子后病死了。后来,外公又结婚了,继母把她和她的姐妹兄弟都给别人了。所以,我妈妈童年时代也是特别的苦,但她还是很善良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生活艰苦,就会认为别人运气比她好,容易嫉妒别人。可是,我妈妈却不是这样,她拼命地劳动,非常辛苦地把我们养大。她很喜欢读书,但她自己没有多少机会读书,于是就让我们好好学习。我记得她每天晚上,无论怎么累,她一定要读她喜爱的世界文学中的古典小说,然后才躺下睡觉。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晚上不看几页文学作品,我睡不好觉。
  我还有一个姨妈住在锡比乌,她是我妈妈的姐姐,跟我妈的关系很好。我这个姨妈嫁给了一个塞库伊人,育有一子一女,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日耳曼人。
  孔寒冰:从介绍上我了解到,您的故乡锡比乌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萨安娜:是的。我出生的城市是一个12世纪建立的城市锡比乌,位于特兰西瓦尼亚,算是这个地区的首都。我给你看一幅地图,这里就是17世纪锡比乌城的地图。
  土耳其和鞑靼人曾对这座城市发动过多次进攻,但只有一次是成功的。这个城市有上城、下城,我住的是下城。锡比乌是萨克森人和其他日耳曼族人建立的。据说古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有一座城堡,后来的移民就在这座城堡基础之上建立了这个城市。
  许多移民都是匈牙利的国王邀请来的,这是历史事实。在那个时候,特兰西瓦尼亚这个地区处于匈牙利国王的统治之下。匈牙利国王请了一部分萨克森和其他的日耳曼人来,把他们当作客人并给予了他们重要的特权。所以,锡比乌城里的手工业者主要是萨克森人,锡比乌也成为特兰西瓦尼亚的重要手工业城市。这里居民有日耳曼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有一段时间日耳曼人最多,有一段时间匈牙利人多,现在百分之九十二以上都是罗马尼亚人。在这儿居住过八百多年并创造先进文明的萨克森人和其他的日耳曼族人,在20世纪70、80年代离开了这里,回到他们祖先的故乡去了。
  锡比乌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欧洲中世纪文明的城市。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一家人的中国传奇
1.你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我是铁路工人的儿子
3.到中国去留学
4.中国——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5.跟随“红色资本家”格罗查访华
6.给朱德元帅当翻译
7.与周恩来总理的交往
8.见证罗马尼亚调解中苏矛盾
9.亲历1950—1960年代的中罗关系
10.我们生活的齐奥塞斯库年代
11.我多次见过毛泽东主席
12.陪同彭德怀和邓小平访问罗马尼亚
13.“请一定要采访我的夫人”
14.我们的儿女与中国
15.咱们去见伊利埃斯库
16.应当重新评价安东内斯库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