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乡村控制与基层社会》主要就唐宋时期乡村控制的若干问题,唐宋民众的精神状态,以及基层社会构成的有关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上篇:唐对乡村采取“乡、里、村”的治理形式,加强对村的直接管辖,强化父老在乡治中的作用。宋代,则发布大量劝谕公告,宣传其劝课农桑、移风易俗之意,并且由于国家政治秩序对乡村社会秩序的改造和相融,导致了乡治方式的变迁。中篇:唐代的“狐神“崇拜是民间信仰多元化的重要表征。到了宋代,乡村民众的意识形态突出地表现为追末逐利、富求贵、贫求富,以及重鬼神、轻法度的心理,与前代相比,则是家训、义庄的发展和乡约的产生。下篇:对隋唐时期四种类型的乡村社会势力:致仕官、现任外地官吏及离任官吏,士子、家族和富豪、侠义人物等进行研究,分析了唐代边缘群体中的强势力量:游侠、窃贼、强盗、流氓、刺客等,并对唐宋之际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富人阶层的社会流动与资财流向进行了论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