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疯狂的科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87993
  • 作      者:
    潘剑冰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潘剑冰,80后实力派作家。出生于闽南古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以“幽默兼优雅,深情且深刻”的独特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已出版《率性林语堂》、《豪客丁玲》、《民国课堂》等多部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看1300年科举制度,如何从一种完备的人才选拔机制走向没落?
  历代王朝是如何运用科举手段实现笼络英才的政治诉求?
  科举舞弊与防弊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精彩拉锯?
  科举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一千多年来,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一个多世纪以前,在那样一个“无为而治”,官与民很少打交道的时代,再没有一种事情可以像科举考试这样让举国为之疯狂,让“全国总动员”起来。虽然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但是只有到了清朝才达到一个最鼎盛最高峰最完备的阶段,并由此盛极而衰而死。因此,要看科举,哪个朝代也比不上清朝。
  《疯狂的科举》以清代科举为蓝本,作者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参阅了众多清代以来的名人自传、回忆录、日记,以及众多清代和近现代学者的笔记、杂谈、文集、奏章、小说等,真实可信、形象丰满,诸多的趣闻逸事既可揭开我们心中的谜团,也足以令我们解颐。作者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尘封已久的科举制度,化抽象为形象,让我们在冰冷的词汇与枯涩的制度中感受到可以触摸的温情。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
私塾的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让他们寻找一切可能玩乐的机会,那个时代 的孩子身上的那种野性,以及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的精神,是现在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一 难忘的入学第一天 
二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上)
三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下)
四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上)
五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下)

第二章 别拿秀才不当干部
虽说“秀才”两字不起眼,离做官还八字没一撇,但在士绅自治的体制,这些秀才绅士们在处理公 共事务的过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种种好处,积累了人 脉,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起来,不少人开始从无产阶级 发展为地主阶级。
一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上) 
二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下) 
三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上)
四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下)
五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上)
六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下)

第三章 从秀才到举人的长征路
秀才,官方的称呼叫“生员”。生员又分为附生、增生、廪生三个等级,廪生就可以吃上皇粮了。而决定 秀才等级的考试为三年两考,第一年岁考,第二年科 考。科考不及就丢掉了考举人的资格。很多没中举的秀 才常年参加岁科试,以至于患上了考试综合征。
一 秀才好做岁考难 
二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上)
三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下)
四 监生:“母校”只存在于想象中 
五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上)
六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下)

第四章 我是举人我怕谁
范进中举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中举的前一刻范进还要抱着老母鸡到集市上去换口粮,后一刻却 可呼风唤雨,这样剧烈的反差难怪他要开心得差点失 心疯。中举的确是一件需要大庆特庆的事,很多人就 是从此开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了秀才后,别 人称他为“相公”,而中了举人后,就要改口叫“老 爷”了。
一 让人爱恨交加的贡院 
二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上)
三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下)
四 发榜后的悲喜剧(上)
五 发榜后的悲喜剧(下)

第五章 牛气冲天的进士们
金榜题名时,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午门中门将为鼎甲三人徐徐开启。出宫时,状元、榜眼、探花特例走 午门正中,这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就连皇后也 只有大婚那天才能走一遭,其他王子皇孙、文武大臣 都没机会从这出入。
一 会试背后的较量(上)
二 会试背后的较量(下)
三 真实的殿试 
四 鼎甲产生的内幕(上)
五 鼎甲产生的内幕(下)
六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上)
七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下)

第六章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科举路上的跌跌撞撞和高中状元的荣光背后,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幕后故事:有人溜须拍马,有人 受赏提携,也有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勤读不辍……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各种模式可资借鉴。
一 毕沅:从秘书到状元是条捷径
二 钱棨:大清“六元”,唯我一人
三 龙汝言:拍马状元的诡谲人生
四 张謇:从军归来夺魁首
五 刘春霖:第一人中最后人


第七章 翰林院的幸福生活
知道翰林都是些什么人吗?他们是当今天子的近臣,是未来皇帝的老师,七品县令可能一辈子都不知 道皇帝长什么样,而翰林却可以直达天听,对皇帝说 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发生杠杆效应,撬动旁人仕途。
一 翰林院那些事儿(上)
二 翰林院那些事儿(下)
三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上)
四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下)

第八章 防不胜防的考试舞弊
清朝的考试回避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名目非常繁琐,一言难尽。除了亲属回避外,尚有 籍贯回避制度,所以每到乡试季节,考官与考生都要 上演一出跨省大迁徙,堪比现在的春运。
一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上)
二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中)
三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下)
四 清代科场大案(上)
五 清代科场大案(中)
六 清代科场大案(下)

第九章 武科举与洋进士
科举虽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功名的狂热心态都是不会改变的,给这些 留学生们一个名分,授予官职,为我所用,这才是一 举两得的救病之方。
一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上)
二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下)
三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上)
四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下)
五 科举的落日与帝国的斜阳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