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亲。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要尽力让父母活得开心。父母闲聊无事的时候,子女要唱歌给父母听,跳舞给父母看,逗父母开心;父母如果挂念其他人,也一并迎养供给,以安慰父母。《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就是子女娱亲的典型事例。同样,中国古代娱亲孝子也大有人在。清代陆再吉,每天讲小说给母亲听,逗母亲开心。陆再吉,“幼孤,事母吴氏以孝闻。……母嫌溺器不净,躬亲洗涤,三十年如一日。习米业,归必遗甘旨,日为母槌背摩痒,或日讲小说娱亲”。(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孝友》)清代吴江沈士鳞,看到父母不高兴时,便讲笑话给父母听,让父母开心。沈士鳞,“性至孝,知爱敬。饮食不敢先尝,父母有怒色则嬉笑膝下,令欢然乃已”。(乾隆《吴江县志·孝友》)如果子女因事外出,也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清代歙县畲兆鼎,长年经商在外,为安慰父母,每年回家一次。畲兆鼎,“弱冠后,为人贾宣城,岁获无几,故张大之,欲父母见其有余裕以快其心。间岁~省,侍侧不过月余”。(《岩镇志草·孝友》)同样,歙县许文广虽因经商在外,每年都会回家一两次看望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柏源许公行状》)
顺亲。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特别要尊重父母的意愿。父母如果有什么嗜好或癖好,子女一定要尽力迎合,满足父母的要求;如果父母心情不佳,子女要跪地请责。如果出现婆媳关系不合,丈夫就要出妻顺母。清代嘉善张骞每天给父亲一百文钱作娱乐费用。张骞,“父恒施,年八十有八,隆冬露顶游市,骞力供甘旨外,日资百钱以资弈戏。仲弟为翁钟爱,生给日用,没则厚殓以慰亲心”。(光绪《嘉兴府志·嘉善孝义》)明代吴江叶春华,每当母亲心里发怒的时候,都会跪地请责。叶春华,“事母至孝,朝出暮返,晴樵雨渔,市以供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