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报告.2012-2013,应急准备文化建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70192
  • 作      者:
    彭宗超,陶鹏等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报告(2012—2013):应急准备文化建设》从应急准备文化的基本概念、中外应急文化历史变迁及比较、公众应急准备行为以及应急准备文化制度建设及其对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角度,收录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在2012—2013年的研究论文。本书突出特点是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论结合,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结合。《中国应急管理研究报告(2012—2013):应急准备文化建设》首先从历史与文化视角分析了应急准备文化及其相关概念的意义与演变,又从纵向与横向比较的视角剖析了中外应急准备文化的历史变迁;而作为实证研究部分,本书中的研究论文还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应急准备文化的展开调研,分析了我国公民应急准备文化类型,并初步提出了中国应急准备文化的发展路径。最后,基于现有应急准备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又提出关于应急准备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应急文化相关研究
  (一)灾害文化
  日本学者在总结1982年北海道发生7.1级地震经验时,首次提出灾害文化的理念。该文化理念指通过灾害与人、社会,以及灾害事件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与平衡,使人对灾害理解逐渐全面深刻的一种文化,属灾害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精神成果。美国学者HarryMoore根据对墨西哥湾湖美国海岸飓风的研究得出结论:经常遭受同样灾害的地区会产生一种“灾害文化”,这种产生于灾害意识的灾害文化而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社会公众的行动。王子平认为,灾害文化是指灾害发生条件下,以灾害观念为核心和灵魂,以救灾物资为依托,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总和。田家怡、闫永利认为,灾害文化是灾害条件下发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与灾变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并以某种物质作为实现形式,是灾变条件下指导与制约人们如何对待灾害的精神状态。日本学者田中重好认为,灾害文化是与防灾和减灾相关联的文化,具体地说是促进或阻碍以下几方面发展的文化:①灾害的预防;②对难以预防的灾害进行预测;③将发生灾害包括次生灾害时的破坏减轻到最小限度;④灾后恢复重建。⑤灾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涉及生态伦理、工程伦理、制度伦理、救助伦理,渗透社会各领域。
  关于灾害文化的内容,陆立德、徐旭初认为,完整的减灾意识,是“灾害概念”、“忧患心理”、“减灾认知”、“参与倾向”四层内涵的综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灾害文化背景、公众主体素质、官员主体素质、减灾信息传播、政策规范导向是影响减灾意识的社会因素。⑥田家怡、闫永利认为,灾害文化包括人们的灾害观、人们的忧患意识、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对应行为、防灾文化教育宣传;灾害文化的存在形态,既包括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又包括物质形态、制度形态、意识形态三个表现形态。⑦赵晓燕认为,灾害文化包括人们的认知能力、防御能力,受灾时人的行为、心理反应,国家与社会建立防灾减灾法律及灾害应急能力,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它包含人们的灾害观、忧患意识、防灾减灾意识、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应行为、防灾教育宣传等。⑧田中重好将灾害划分为四个时期:发生灾害之前、警报时期、紧急时期、恢复重建时期。⑨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应急准备文化相关概念研究
如何理解应急准备文化聂琳
一、文化与应急文化
二、应急文化相关研究
(一)灾害文化
(二) 安全文化
(三)吉祥文化
(四)风险文化
三、应急准备文化的概念界定
风险、危机、灾害及其相关概念的词源学辨析刘宝霞彭宗超
一、“风险”溯源
二、“危机”溯源
三、“灾害”溯源
四、小结
突发事件概念的来源与演变——基于对《人民日报》、党的中央全会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钟开斌
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军事外交领域
(一)“突发事件”概念在军事外交领域的应用
(二)“突发事件”概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3年:社会治安领域
(一)“突发事件”概念在社会治安领域的提出和推广
(二)“突发事件”概念在其他领域的扩展
(三)“突发事件”被写入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
三、2003年之后:四大类突发事件
(一)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突发公共事件”
(二)从“突发公共事件”到“突发事件”
四、结语
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文化维度探析陶鹏童星
一、引言
二、灾害研究的文化范式转向
(一)人类学与灾害文化
(二)灾害社会学与灾害文化
(三)风险感知研究与灾害文化
三、灾害文化作为社会脆弱性的重要维度
四、灾害管理周期视角下的文化作用分析
(一)风险文化与防灾减灾
(二)灾害迷思与灾变反应
(三)社会学习与灾害恢复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应急准备文化研究
中国传统危机文化的发展脉络、特点及成因分析聂琳
一、传统危机文化的发展脉络
(一)传统危机文化的起点
(二)传统危机文化的形成
(三)传统危机文化的完善
二、传统危机文化的特点
(一)以“天人感应”为核心思想
(二)以一定的物质符号为载体
(三)与吉祥文化相伴相生
(四)受到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
三、传统危机文化的成因
(一)小农式的自然经济是其形成的经济条件
(二)长期的专制统治和官僚体制是其形成的政治基础
(三)儒家文化是其形成的文化根基
(四)宗法制的社会架构是其形成的社会根源
四、结论与展望
古代危机文化研究——祭祀在传统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王郅强尉馨元
一、祭祀的起源和存在形式
二、祭祀在自然灾害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一)常祀——预防灾害的祭祀仪式
(二)非常祀——应对灾害的祭祀仪式
(三)告祭——灾后处理的祭祀仪式
三、祭祀在社会性危机中的作用
(一)避免政权合法性危机的产生
(二)缓和社会矛盾——祭祀救灾的衍生品
(三)祭祀在古代战乱中的表现和作用
四、 小结
《孙子兵法》中的危机观研究——兼论对现代危机管理的启示王郅强张扬
一、危机观的内涵与层次
(一)危机观的内涵
(二)危机观的层次
二、《孙子兵法》中的危机观
(一)先胜后战——提高对危机的重视程度
(二)知胜全胜——正确应对危机
(三)以谋为先——时刻把握应对危机的主动权
(四)以患为利——巧妙利用危机
三、《孙子兵法》危机观对我国现代危机管理的启示
(一)关口前移,做好危机准备
(二)科学决策,做好危机应对
(三)事后评估,做好危机总结

第三部分  中国城市应急准备文化研究
中国城市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准备文化比较分析聂琳
一、中国应急准备文化调查问卷设计
(一)理论框架
(二)问卷结构
二、中国应急准备文化调查统计分析
(一)被访者社会背景情况统计
(二)各项危机事件应急准备文化比较分析
(三)基于不同灾种的各城市间应急准备文化比较分析
三、中国应急准备文化分类方法构建
(一)公民对应急准备重视程度的衡量标准
(二)公民进行应急准备主动性的衡量标准
(三)以危机类型和地区为基础的中国应急准备文化分类
中国城市应急准备文化的总体分类现状及其发展路径分析彭宗超聂琳
一、中国应急准备文化的类型划分
(一)公民自主型
(二)政府依赖型
(三)混合型(或成长型)
二、中国城市应急准备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公民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重视程度
(二)公民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主动程度
三、中国未来应急准备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公民是中国应急准备文化建设的动力来源
(二)社区是中国应急准备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政府是中国应急准备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四)借助市场、NGO 组织和国际力量,培育自主的应急准备文化

第四部分  中国公众应急准备行为能力研究
我国公众应急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薛澜周海雷
一、我国公众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一)公众突发事件经历与心理状态情况
(二)风险感知情况
(三)应急自救能力情况
(四)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与获取途径
(五)常见应急准备行为
(六)应急宣传教育培训需求情况
二、我国公众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公众应急能力四个指标的个体差异情况
(二)公众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三、 我国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危机意识淡薄,灾害的风险感知和影响感知存在“剪刀差”
(二)公众缺乏应急自救能力和冷静、理性的心理素质
(三)公众获取应急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有限,政府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四)公众对于突发事件的风险感知难以有效转化为应急准备行为
(五)公众应急宣教培训的需求与实际的供给矛盾突出
四、提高我国公众应急能力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
(二)明确责任主体,构建全方位的应急宣传教育体系
(三)注重公众危机意识、应急准备意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四)积极提高公众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五)打造公共安全馆等应急宣教培训新平台
(六)主动开展基层公众应急宣传教育培训需求调研
(七)建立政府和社会力量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合作新机制
关于北京居民地铁恐怖风险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彭宗超薛文军
一、北京居民地铁恐怖风险的认知水平分析
二、北京居民地铁恐怖风险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相关政策建议
从汶川到芦山:公众自救互救行为研究——芦山“4·20”特大地震震后调查  吕孝礼陶鹏彭宗超刘冰刘新传
一、引言
二、数据与方法
三、研究发现
(一)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对公众造成影响的对比分析
(二)灾后自救行为
(三)灾后互救行为
四、初步结论与探讨

第五部分  应急准备文化的制度建设
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薛澜王郅强彭宗超周玲
一、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目标界定与体系构成
二、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组织体系情况
(二)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内容体系情况
(三)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配套体系建设情况
三、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的发展思路
(一)完善分类、分层应急管理人才培训模式
(二)科学设定应急管理培训的内容
(三)应急管理人才培训的保障措施
灾害文化与应急管理制度创新陶鹏
一、灾害文化:概念与缘起
二、灾害文化与应急管理:一个分析框架
三、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灾害文化培育为路径
(一)减灾文化:作为防灾减灾的有效政策工具
(二)反迷思文化:灾害危机传播与研究的历史使命
(三)社会学习:以危机问责为基本实现方式
四、结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