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表明: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群众对政府行政方式一旦形成认识,往往会产生“习惯性质疑”偏执。事件突发后,首次应对如果不当,往往会导致事态迅速扩大,舆论转向,花大力气难以补救。杭州飙车案中,警方轻率发布“70码”车速和车速鉴定范围,而引火烧身就是典型案例。首次应对,不仅要表明立场态度,防止激化矛盾,而且信息发布要反应快速、内容严谨、措辞准确。
在网络公共空间中,网络危机事件的演进过程存在着生命周期,网络舆情的热点议题平均存活时间为16.8天,75%为重大新闻事件,在报道第二至第四天,网络关注度达到峰值。网络危机应对应利用生命周期,及时介入回应。“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积极应对网络舆论,疏通公众与党政部门之间的良性对话渠道,发挥“晕轮效应”的有效办法。“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可减少党政部门与公众对话的中间环节,提高党政部门的威信和公信力。“网络发言人”制度既开拓了政府与网民正式交流的权威通道,又以一种官方和制度化的新形式,表达了对网络民意的平视而非俯视、正视而非侧视、重视而非蔑视。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自身议题的扩散,建立民主和谐的对话机制。在互联网语境中,意见领袖应及时地传播有价值的议题,体察出网民关注点和迷茫点,抑制社会风险蔓延。
江苏南京致病小龙虾事件是网络危机治理的“信息透明案例”。2010年夏天,因食用龙虾引起肌肉溶解症患者在南京各大医院频频出现的消息,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陆续收治了“疑似食用龙虾致病”的患者19人,这条新闻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8月23日傍晚6点左右,南京市卫生局专门就此事紧急召集了各相关单位进行部署,将从即日起着手调查龙虾事件。9月7日,南京市政府通报“小龙虾”事件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网络危机事件影响整个社会稳定。信息透明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第一要素,也是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前提。重视晕轮效应与“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意在建立官一网民之间的沟通渠道。“网络新闻发言人”“说”的策略具体体现为:
一是“愿说”。科学认识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和内在规律,加强与媒体和民众的互动和合作,减少彼此冲突。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视新闻记者为洪水猛兽,躲之唯恐不及,为记者采访设置门槛。地方政府与官员应转变思维,将媒体报道视为信息沟通、化解矛盾、树立正面形象的机会。
二是“快说”。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黄金四小时,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占领舆论主导权和制高点。互联网等新媒体具有公共性、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瞬时性的特点,显示出其无孔不入的传播威力,使得信息控制愈发困难。要改变“不做不说、只做不说、先做后说”的传统习惯和思维,实现“边做边说、透明公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