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网络监督与政府治理创新:1994-2012:“四维制衡”视角透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58218
  • 作      者:
    汪波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当前形势下,网络监督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凸显,它不仅是学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梳理与理论思考,更与党的执政建设息息相关。研究网络舆论传播规律与网络监督内在规律,政府管理更能适应网络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变化,把握网络社会发展的脉搏,进而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晕轮效应”表明: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群众对政府行政方式一旦形成认识,往往会产生“习惯性质疑”偏执。事件突发后,首次应对如果不当,往往会导致事态迅速扩大,舆论转向,花大力气难以补救。杭州飙车案中,警方轻率发布“70码”车速和车速鉴定范围,而引火烧身就是典型案例。首次应对,不仅要表明立场态度,防止激化矛盾,而且信息发布要反应快速、内容严谨、措辞准确。
  在网络公共空间中,网络危机事件的演进过程存在着生命周期,网络舆情的热点议题平均存活时间为16.8天,75%为重大新闻事件,在报道第二至第四天,网络关注度达到峰值。网络危机应对应利用生命周期,及时介入回应。“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积极应对网络舆论,疏通公众与党政部门之间的良性对话渠道,发挥“晕轮效应”的有效办法。“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可减少党政部门与公众对话的中间环节,提高党政部门的威信和公信力。“网络发言人”制度既开拓了政府与网民正式交流的权威通道,又以一种官方和制度化的新形式,表达了对网络民意的平视而非俯视、正视而非侧视、重视而非蔑视。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自身议题的扩散,建立民主和谐的对话机制。在互联网语境中,意见领袖应及时地传播有价值的议题,体察出网民关注点和迷茫点,抑制社会风险蔓延。
  江苏南京致病小龙虾事件是网络危机治理的“信息透明案例”。2010年夏天,因食用龙虾引起肌肉溶解症患者在南京各大医院频频出现的消息,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陆续收治了“疑似食用龙虾致病”的患者19人,这条新闻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8月23日傍晚6点左右,南京市卫生局专门就此事紧急召集了各相关单位进行部署,将从即日起着手调查龙虾事件。9月7日,南京市政府通报“小龙虾”事件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网络危机事件影响整个社会稳定。信息透明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第一要素,也是重塑政府公信力的前提。重视晕轮效应与“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意在建立官一网民之间的沟通渠道。“网络新闻发言人”“说”的策略具体体现为:
  一是“愿说”。科学认识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和内在规律,加强与媒体和民众的互动和合作,减少彼此冲突。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视新闻记者为洪水猛兽,躲之唯恐不及,为记者采访设置门槛。地方政府与官员应转变思维,将媒体报道视为信息沟通、化解矛盾、树立正面形象的机会。
  二是“快说”。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黄金四小时,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占领舆论主导权和制高点。互联网等新媒体具有公共性、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瞬时性的特点,显示出其无孔不入的传播威力,使得信息控制愈发困难。要改变“不做不说、只做不说、先做后说”的传统习惯和思维,实现“边做边说、透明公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缘起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第二章 文献综析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存量研究与增量研究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理论框架:四维制衡
第四节 章节安排

第三章 网络公共空间与网络监督之变迁
第一节 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督
第二节 新媒体语境中网络传播方式的变革
第三节 网络舆论监督之变迁:1994-2012
第四节 网络公共空间:从“公共领域”到“准虚拟公共领域

第四章 网络监督之动因剖析
第一节 资本与权益:网络舆论的旋涡
第二节 技术与网络:信息传播革命
第三节 财富配置之黑洞机制与数字鸿沟
第四节 世代更替与行为倾向

第五章 中国网络监督系统之四维评估
第一节 网络监督与双重异化
第二节 网络监督与弹性监管
第三节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张力
第四节 监督悖论:边缘中心化与中心边缘化

第六章 网络监督透析:主体一偏好一行为
第一节 中央政府:偏好与行为
第二节 地方政府:偏好一行为
第三节 网民:偏好一行为
第四节 “网络水军”与“网络红人”
第五节 网络意见领袖:偏好一行为
第六节 多主体——多偏好均衡:网络公共效用最大化

第七章 四维制衡:网络公共效用最大化
第一节 网络公共空间:虚拟三权制衡
第二节 网络监督与网络监管制衡:主控与反控
第三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制衡与联动
第四节 鲶鱼效应:网络监督激活政府治理创新

第八章 网络危机治理:案例剖析与比较
第一节 网络危机之生命周期
第二节 危机治理:宁夏黑奶站事件
第三节 网络危机治理:杭州飙车案
第四节 比较与反思:虚拟与现实相融合之集体行动

第九章 网络危机与政府危机治理创新:六重效应与六种机制
第一节 “蝴蝶效应”——选择性传播引导机制
第二节 “避雷针效应”——疏导机制
第三节 “晕轮效应”——沟通机制
第四节 “吸纳效应”——公共政策协商机制
第五节 “破窗效应”——纠错机制
第六节 “系统效应”——合成机制

第十章 网络监督与政府系统创新
第一节 透明司法:网络监督激活司法审查
第二节 网络联动:网络监督激活制度反腐
第三节 数字民主:网络监督激活民主流程
结语网络监督之文化效应:规则博弈与国民性变迁
研究创新点:方法、视角与十项命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