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5839
  • 作      者:
    李志英,罗艳,傅奕群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女,历史学硕士。1953年生,北京市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近代百年外国对华借款剖析》。另外对现当代教育研究着力颇深,主编《高等教育研究》。发表有关中国近代史以及青年研究的论文多篇。罗艳,女,北京昌平区委党校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撰有论文《近代买办与晚清民族保险业》、《新中国农业保险的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践的社会保险探析》等。傅奕群,女,北京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撰有论文《民国时期银行信用调查研究(1919—1937)》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为“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之一种,是国内第一部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从人群聚类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近代中国不同人群实施的社会调查上,对不同人群社会调查的特点、态度、内容、指向、宗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大量社会调查的宏观观照和微观分析,《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知识阶层——政府官员、各类学者、马克思主义者、企业家群体以及外国在华人员几乎都对社会调查怀有高度的信仰,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了社会调查。但是,他们社会调查的目的、宗旨并不一样,从而直接导致了调查样式、手段的差别。《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认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调查的人群聚类分析与研究》从社会环境、指导思想、人员素养的角度分析这些差别,指出了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从近代以来中国人价值观、认知观的变化给社会调查带来的重要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
展开
目录
绪论<br /><br />第一章&nbsp;社会调查溯源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出现<br /><br />一、社会调查探源<br /><br />二、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兴起与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的产生<br /><br />第二章&nbsp;清末以来中国政府的社会调查<br /><br />一、清政府预备立宪与大规模社会调查的开展<br /><br />二、北洋政府巩固统治与社会调查<br /><br />三、南京国民政府规模宏大的社会调查<br /><br />四、民国时期政府调查论析<br /><br />第三章&nbsp;各类学者与社会调查<br /><br />一、社会学学者群及其调查<br /><br />二、其他学者的社会调查<br /><br />第四章&nbsp;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调查<br /><br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理论和实践渊源<br /><br />二、马克思主义者社会调查的特点<br /><br />三、调查研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br /><br />第五章&nbsp;近代企业家群体与社会调查<br /><br />一、民族工商企业家群体及其进行的社会调查<br /><br />二、金融家群体及其进行的社会调查<br /><br />三、华资银行的信用调查<br /><br />四、中国征信所的出现与信用调查的制度变迁<br /><br />第六章&nbsp;近代各类在华外国人的调查活动<br /><br />一、在华外国人对中国自然、社会等情况的调查<br /><br />二、以满铁为代表的日本在华侵略性调查<br /><br />三、在华基督教团体的调查活动<br /><br />余论<br /><br />参考文献<br /><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