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中国:当今信仰问题的深层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55415
  • 作      者:
    公方彬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民族,必须有人去创造和践行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在心灵深处确立起神圣和永恒的精神追求,很有可能会在各种思潮的剧烈碰撞中失去方向。
  引领整个时代前进的必然是一种精神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
  三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等荣誉。担任了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军首批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全军外宣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
  主持和参与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等国家、军委、总部赋予的研究课题80多项,有28项成果获各种奖励。最早开展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者之一,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政治观等重大思想理论命题,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出版个人著作30部(套),发表理论文章250余篇。著作包括:《觉悟中国》、《思想的原野》、《困惑与选择》、《政治作战初探》、《人生的省悟》、《人世的启悟》、《人类的顿悟》、《与青年谈人生》、《与青年谈成长》等,总计600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失去权威又亟须获取权威的时代,塑造中国精神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传统文化在民族创新中的角色,“四大发明”之后还需要什么?和平时代为什么仍需要关注天空的人,“小人物”亦可成为英雄,知识只有用思想去贯穿才会产生价值,青年需要什么样的感动。
展开
精彩书摘
  汶川大地震将大量足以让一个社会、一个民族集体感动的故事,立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以绕不开,躲不过的方式,把是非、荣辱、得失等需要做出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事实盘托于面前。
  第一,震灾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大国崛起的支点,思考一个民族走向伟大不可少的精神品质。梁启超先生曾经讲过:中国人缺少高尚之目的。这一判断相对于旧中国以及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有其深刻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致力于精神大厦的构建,情况大为改观,但过程中也屡出偏差,加之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转型的原因,出现了严重的金钱拜物教和GDP崇拜症。这便在享受较为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迷失,很多人甚至弄不清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我们应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空间呢?汶川地震给了我们答案。有这样几个镜头让我们难忘:3岁的郎铮艰难地举手敬礼,他要感谢救他的人;6岁的孩子任思雨在被困两天后,面对救援人员说:“叔叔我不怕,不要担心”;9岁的林浩自救后两次进入废墟救出两个同学,他说自己是班长;9岁的女孩李月坚守着跳芭蕾的梦想而成功获救;11岁的康洁从六楼跳下,自救后返回救老师;12岁的小女孩唐静文双下肢骨折,她见到救援者的第一句话就是:“阿姨快出去吧,这里太危险了!”14岁的童世强救出了7个娃娃;断臂学生白乐潇,住进医院后才有了第一次吃蛋糕,第一次吃麦当劳,然而在病床上却向父亲央求:“能不能现在就让我上学?”
  孩子们的勇敢和坚强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尤其将这些与以往我们对新一代青少年的意志品质表示担心结合起来认识,则更突出、耀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时代精神
1.笔个失去权威又亟须权威的时代
2.社会转型下的“精神懈怠”
3.在新权威的确立中获得精神依归
4.中华民族精神的元素与挑战
5.中国精神的蜕变和成长
6.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7.国民精神品质中的担当
8.五四精神,民族的精神财富
9.延安精神,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
10.抗震精神,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11.长城精神中的新时代元素
12.奥运精神,自在的强大与征服的魅力
13.从新的发展目标中探寻精神出路
14.塑造中国精神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第二章 创新精神
1.中国必须要成为“文化强国”
2.文化发展迟滞的背后
3.创新能力退化不应归咎于民族智商
4.思想创新的土壤为什么稀缺
5.传统文化在民族创新中的角色
6.内向思维方式不可不改
7.“四大发明”之后还需要什么
8.创新需要关注时代需求
9.发展需要兼顾历史进行再创造
10.站在父辈的肩上方能走得更远
11.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第三章 榜样精神
1.对不同时代信仰的反思
2.和平时代为什么仍需要关注天空的人
3.道德弘扬应避免褒奖本分的怪相
4.英模应具有时代特性
5.“造神”是置英模于尴尬之地的“恶搞”
6.英模精神需折射群众精神
7.英模的培养需回归理性
8.培养英模的关键是强化信念
9.宣传英模应避免扭曲和错位
10.没有英雄的时代是苍白的
11.这个时代仍需要雷锋精神
12.“小人物”亦可成为英雄
13.杨利伟身上的英雄美
……

第四章 新青年精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