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51161
  • 作      者:
    王怀超,靳薇,胡岩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在新形势下如何丰富、发展和创新民族宗教理论,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为了回应现实需要与挑战,中央党校特设立校级重大科研项目——《中央党校科研精品文库: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理论与实践》得到国家开发银行资助,成立先后由石泰峰、陈宝生两位副校长担任主持人的课题组,具体研究工作由科社部王怀超主任负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一、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一般情况
  当代世界70亿人口,划分为大大小小2000多个民族,组成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国家的归属,国家的政治力量是掌控、调节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所有社会关系的主体。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就是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各个民族群体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但是,无论哪个领域的民族与国家关系,由于都与国家公共权力和社会公共事务直接关联,因而从本质上讲,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都是政治关系。民族与国家关系的核心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国家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民族分配关系。民族与国家关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国家的民族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中国的民族与国家关系,就是建立在56个民族共同对于“中国”的国家归属意识和统一的国家认同基础之上,并形成了超越各个民族内部认同的“中华民族”认同;同时,以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导向的国家民族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为中国的民族与国家关系确立了制度性框架。
  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政治性的基本内涵。第一,古代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民族与国家都是在原始社会瓦解过程中,伴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并作为氏族制度的对立面出现的。在氏族制度瓦解的过程中,社会成员的地域性联系日渐增强并开始取代亲属性质的血缘关系,民族特征逐渐取代了社会的氏族部落特征,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开始形成。氏族制度逐渐解体伴随阶级的产生,并过渡到一种新的社会管理形式——国家。第二,民族与国家本质不同。民族是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形式。国家本质上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主要继承了氏族制度的公共权力,并使这种权力变成与社会成员相脱离的公共权力。第三,民族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政治关系。国家产生以后,民族共同体必然与国家发生各种关系。民族的社会公共生活、公共秩序需要维持正常状态,就需要借助国家这一公共权力来进行管理。第四,民族的政治属性根源于民族集团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民族内部的阶级划分和国家的阶级基础建立了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最重要的关系。但是,这并未构成民族与国家之间联系的全部。非阶级的关系同样在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阶级划分和阶级关系以外,民族关系、阶层关系等非阶级关系的处理在国家产生以后的政治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借助国家这个特别的公共权力。即使在同一个阶级内部,来自不同民族的成员因为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并不属于阶级矛盾,但是其解决也是需要借助国家权力的调整。
  从民族与国家关系的视角,依据民族结构的差别,世界各国基本分成单一民族的国家和多民族的国家。单一民族国家,一般也称为民族国家,虽然也存在着少数民族或外来移民,但他们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很小。多民族国家一般是由两个民族以上构成的国家。有的是由两个均等的民族构成;有的是由一个占优势的主体民族和其他民族共同组成;有的则是由多个均等的民族构成等等。在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国家可以转变为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也可以转变为若干个民族国家。民族的流动会导致某些国家内的民族构成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或变得更加多样,或变得更为简单。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并且这个中央政府能够代表各个民族的利益,同时国内各个民族认同中央政府。从客观上讲,国内民族多样的成分是多民族国家得以建立的前提条件。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主体民族只有一个,但并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二是主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或者主体民族根本不存在,在国家范围内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垄断国家政权;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有强烈的执掌参与行使国家政权或实行自治的要求,并且常常将这种要求付诸行动。从主观上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政治力量倾向于建立起多民族国家,这是多民族国家得以建立的政治基础。国内的最高统治者、主体民族、领导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的政党则倾向于建立多民族国家,并且将这种愿望付诸实践。同时具备主客观因素的国家很可能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
展开
目录
上编 总报告
第一章 新时期的民族问题
第一节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一、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一般原理
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三、权力与资源的分配
四、目前民族理论与政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对国家全局带来的影响:以苏联为例
第二节 民族发展与社会稳定问题
一、民族发展问题
二、社会稳定问题
第三节 区域性的民族问题
一、西藏的民族问题
二、新疆的民族问题

第二章 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快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
一、加快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民心安定
三、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强化国家认同
一、开展认同教育
二、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政策
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
二、用法制调节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三、重视民族政策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四、可资借鉴的俄罗斯民族政策
第四节 创新管理,以稳定促发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二、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管理工作
三、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
四、警惕渗透和分裂

第三章 新时期的宗教问题
第一节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一、宗教与政治
二、宗教问题与国家认同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二节 当前我国宗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宗教的发展
二、境外宗教渗透和利用宗教进行犯罪活动影响社会稳定
第三节 区域性的宗教问题
一、新疆伊斯兰教的现状及问题
二、西藏藏传佛教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 解决当前宗教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方面的全局性问题
一、正确认识我国宗教关系的现状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的发展
三、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展
第二节 依法抵制境外宗教渗透,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犯罪活动
一、充分认识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严重性
二,扩大宣传教育,增强反渗透意识和抵制能力
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反渗透网络
……
下编 分报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