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媒体社会沟通能力提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128170
  • 作      者:
    舒天戈编著
  • 出 版 社 :
    红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新媒体作为“第五媒体”已经深深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出现给中国政治领域带来了新的话语方式,也推动了民主监督方式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下,领导干部全面做好群众工作,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以此来开创政务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展开
作者简介

    舒天戈,男,汉族,1960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策划总监、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自1990年以来,长期从事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课题研究。1991年首次出版学术专著《领导艺术论》。20多年来,先后出版20部有关领导艺术、领导力方面的著作,主要有:《领导智慧书》、《超凡领导力》、《卓越领导术》、《领导能力修炼》、《德政箴言》、《建设幸福中国》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目前,我们已经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经渗透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国的政治领域工作,考验着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新媒体社会沟通能力提升》一书以新媒体时代政务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为研究背景,以提升领导干部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能力、积极开拓政务工作的新局面为目的,系统地介绍了各级政务机关和广大领导干部认识和运用新媒体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内容包括“与时俱进,把新媒体作为执政为民的新手段”“直面网络问政,提高执政能力”“办好政务微博,善用政务微信”“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声音”四篇,内容涵盖全面,与时俱进,指导性很强。期望该书能为广大领导干部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务工作的成效,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与时俱进,把新媒体作为执政为民的新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近1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又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成和传播信息的媒介,而是更加深入到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开始扮演主导角色。这给各级政务机关及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同时也给广大领导干部带来了开展政务工作的新手段、新途径。充分地运用好新媒体,有利于开创政务工作的新局面。新媒体不仅能带来便利的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的途径,而且还能形成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因此,各级政务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新媒体、运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更好地实现执政为民的理念。

第一章  政务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以互联网和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也给我国的各级政务机关(包括党务机关、人大机关和政府机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新媒体迅速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改变了政务机关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因此,各级政务机关和领导干部,需要全面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把握新媒体的属性和特征,进而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开展好政务工作。

1. 迅速崛起、扑面而来的新媒体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地说就是宣传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新媒体,它是完全不同于上述四种媒体的新兴媒体。

“新”与“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在广播等电波媒体出现之后,基于传统印刷术的报纸与杂志媒体就变成了“旧”媒体;而随着电视的广泛应用,广播也显得“旧”了;互联网媒体兴起之后,电视则同广播、报刊一起被划归入传统媒体的行列。各类媒体都曾经是“新媒体”,只因为更新的媒体形态出现才变成了“旧”媒体。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们现在所说的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我国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综合各种观点,所谓新媒体是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相对旧的媒介形态,新媒体的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在现阶段,新媒体的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实现。一般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包含以下要素:

一是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二是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

三是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收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2. 新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

新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互联网、手机媒体、交互网络电视(IPTV)、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视等。

互联网的呈现终端是计算机。它的特点是即时传递、海量资讯、全球网络、互动分享。互联网的业务应用是网络社区、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博客、网络游戏、搜索等。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媒体的重任。手机媒体的终端就是手机,它的特点是可移动、个性化、伴随性、综合服务,它的业务应用是通信交流、信息资讯、休闲娱乐、专项服务、移动商务等。

交互网络电视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交互网络电视的呈现终端是与IP网络连接的电视终端,互动性是交互网络电视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

作为新媒体之一的数字电视,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数字电视的终端是接有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电视终端或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它的特点是音画质量高、频道多、多业务集成,它的业务应用是高清晰度电视、付费电视、资讯服务、休闲娱乐、电子政务等。

移动电视的终端是交通工具上的电视终端,它的业务应用是电视节目、紧急广播等。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移动电视的迅速发展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盖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的特点。对于移动电视来说,“强迫收视”是其最大的特点,它抓住了受众在乘车、等候电梯等短暂的无聊空间进行强制性传播,使得消费者在别无选择时被它俘获,这对于某些预设好的内容(如广告)来说,传播效果更佳。

除了上述几种形态外,新媒体还有其他一些形态,并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还将不断地有新形态的新媒体出现。

3.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很鲜明的特征。对此,很多研究者均有论述。有人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又有人认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建立交互式联系,同时,它还具有跨时空的特点。还有人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即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概括地说,新媒体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着很大不同。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发布和实时更新。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有较长的报道周期,而是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告知公众,并能随时通报事件的进展。而在人人都可及时上传信息的“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可以借助微博等工具快速发布和分享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它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这种交互性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交流、互动增强,并通过点击、点播、转载、分享、回帖、网上实时对话等方式表现出来。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即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新媒体用户具有能够发表自身观点的平台,也可以便捷地对来自他人的信息进行分享和评论。人们的广泛参与和积极互动编织起了一个网状的信息传播结构,这个网状传播结构包括了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平行传播、斜向传播等多种传播模式,每一个用户都成为这张传播网上的一个“节点”。同一个信息能够被传播网上的其他用户转发或分享,这就呈现出“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传播态势,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很大的影响力。

4. 新媒体具有独特的功能

新媒体是新兴的最具活力的大众传媒,它具有多媒体并存、信息传播快捷、互动沟通及时、存储检索方便甚至廉价等特点。所以,政务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功能,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概括地说,新媒体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功能:

互联网和手机网络等的产生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正在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网络发挥着越来越大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和手机网络已经成为众多人的第一信息来源。尤其是互联网,因为具有开放度高、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它已然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有潜力的大众传媒,是覆盖广泛、快捷高效的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首先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看法,互联网具有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具有强大的监督功能,它借助网络舆论给当事人造成的精神压力或形成的社会氛围,使得当事人必须采取符合民意的行动或促使有关部门介入,以权力手段解决问题。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分为网络新闻监督和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新闻监督本质上就是事实监督,是指传播者以在互联网上公开传播新闻事实的方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它不仅包括网络媒体,即传统媒体网站、各类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等,也包括传播个体,如在论坛中发帖子的网友、博客站点及个人网站的创办者等。网络舆论监督本质就是意见监督,是指网民通过在互联网论坛及新闻留言板块上表达倾向一致的意见来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拥有一台联网电脑的人,都可以顺利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并把这些意见、看法传播出去。平民舆论或草根舆论最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对偏离正常渠道的权力运作发挥监督警示作用,对某些不良社会现象发挥谴责威慑作用。

网络言论由于匿名的保护作用,往往代表了网民最直接的个人感情,网上的意见常常是发自网民内心的声音。网络舆论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辟了一条极好的直接倾听“民意”的快速通道。只要他们在决策和施政过程中把普通百姓的意见和呼声整合、吸纳进去,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自然也就能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5. 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交流方式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结构,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构建起新的人际关系。

以互联网为例,飞速进步的互联网技术和网民持续增加的网络社交需求,推动了网络交流方式的不断丰富和工具的不断更新。目前,基于即时通信工具、社交网站、博客、网络论坛、微博等平台,网民们可以通过在线聊天、内容分享、问答讨论、共同游戏等多种方式展开互动交流。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三类:

社交网站建立在人际关系六度分隔理论的基础上,是集在线聊天、日志撰写、小组讨论、网页游戏等多种网络社交工具于一体的新型虚拟社区形态。近年来,随着Facebook等社交网站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我国社交网站也出现了爆发式的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在年轻学生和工作人群中,此类网站已经拥有相当强大的用户黏性和忠诚度。有调查显示,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在20—29岁人群中的使用率已经接近即时聊天工具在整体人群中的平均使用率。

微博即微博客,是基于社交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UGC(用户创造内容)平台。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手机页面以及各种移动客户端,发布140字以内的文字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发布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便捷的信息发送方式,它使得微博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写作格式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发布终端,都可以将只言片语的信息瞬间发送到微博上供他人浏览、评论和转发。

即时通信以微信、QQ、MSN、飞信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作为传统交流方式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已经集聚相当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形成较高的用户使用率,成为网络社交的重要渠道。

6. 新媒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福音

新媒体与政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人数迅速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程度逐渐加深,网络空间的政治现象日具规模和效力,网络政治应运而生,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政治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政治日渐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新事物,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网络是网络政治得以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没有网络的产生,网络政治也就无从谈起。影响力日益增强的网络逐渐渗透到政治生活,成为人们获取政治信息、了解政治事件、提出利益要求、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工具。以民众自发把网络运用于个体政治生活的“民间行为”为推动力,我国政府也注意到网络特有的信息传播和宣传优势,尝试建立官方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发布政策信息、引导网络舆论,收集公众的建议和要求,并且把网络运用于政府机构日常事务管理。

与传统政治交往方式不同的是,民意在虚拟空间中成为信息代码,使得影响传统政治交往方式的身份、国籍、文化、资产等因素消失殆尽。从对政治基础性的影响来说,网络的迅捷带来了政治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提速,公众可以很快地了解一些迫切需要的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平等化传播,政治的神秘色彩也随之消失。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可以全民分享,政治家和普通百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百姓也对一些政治事件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在信息更为充分的条件下,各个方面的智慧都得以提升。

在很短时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网络政治,不管是从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电子政府的建立,还是政府与民众互动沟通来看,网络政治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都对我国现实政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例如,网络拓宽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扩大了参与主体的范围,增加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电子政府的建立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使政府工作走向民主、公开、透明,向政府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民众不仅仅希望在网络空间能与政府部门和官员直接对话交流,更希望在政治生活中,政府机构能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机制,政府官员能够经常深入群众生活,展示亲和、富有人情味的形象。

当领导干部与民众通过互联网实现政治地位的平等后,“官本位”失去了市场,同时,这也造成了部分领导干部的不适应。在领导干部和民众两方面平等的状况下,以前以权为本、精英意识等观念将越来越被时代抛弃,一些人必将表现出一些不适应的症状,过去的执政方式、决策方式、执行模式也会有重大变化。另外,普通群众也面临着各种冲击。在通过网络更加深入广泛了解政治信息时,大众对于政治的价值观也在或觉得很美好或认为很丑陋两者之间摇摆。这也反映出人们的思考更加复杂化和深入化,人们的观念也由绝对化变为多面化、简单化变为复杂化。

当然,网络政治带来的并不完全是福音。网络政治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威胁,如过度政治参与、国家信息安全、西方强势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等。但是,如果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充满复杂性和艰巨性,就人为遏制阻碍网络政治发展的话,不仅于事无补,甚至违背初衷。对于网络政治,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消极漠视,而是应该正视数字化革命引发的政治现实,积极研究网络政治发展的特点和作用,领导干部要在尊重网络政治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调控网络政治的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对于现实政治的积极促进作用。

7. 新媒体架起了政务机关与公众快捷沟通的桥梁

新媒体具有快捷性、互动性、海量信息性等特有的优势。在有效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政府如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民意的互动沟通和公民的政治参与,而且也为政府传播主流讯息制造条件。

在这方面,新媒体具有三大明显优势:

新媒体消隐了现实社会中复杂的权力关系,为平等对话打下了基础。权力的不平等使信息沟通变得艰难。在传统沟通中,政府官员与社会公众之间,往往横亘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常使信息失真和遭遇屏蔽。网络渠道上的政府官员,只是网络终端的普通使用者,另一端的网民对其身份、地位不会太在意,甚至不了解其身份。

技术的平等性消解了金字塔尖到地面的落差和距离,使得政府官员可以越过官僚体系的层层信息筛选直面民意。这种透明的直接性的交流方式,是其他获知民意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在现实中,往往由于沟通成本的高昂,导致公众主体缺失的现象频频出现。在政治的宏大视角里,公众只是概念。新媒体将抽象的公众变成具象的个体,并将沟通成本大大降低。公众更愿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新媒体传递给政府,与政府进行对话。

可以说,在许多情况下,就是因为广大网民的认真参与,才让相关政府部门能够迅速、及时调查真相,处分违纪官员,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

今天的互联网已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而且还在迅猛增长,网民在网上言政议政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政府要和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利用网络建立起畅通的社情民意通道。它不需要太大的成本,网民只需在政府网站上发邮件或留言,就能把自己的意图传递出去。

8. 新媒体是政务机关畅通民意、科学行政的新平台

新媒体起着“上传、下达”、沟通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它及时地搜集、表达公众的意见和需求,使公众的“声音”能够传入政府的决策议程中。另一方面,它及时地宣传、解释政府的决策与行动,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工作。过去很长时间,由于过多强调新闻媒体的“下达”功能,而忽视了反映社情民意的“上传”功能,使得“上”“下”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社会管理成本增加。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促进了社情民意的“上传”,它日益成为领导干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特别是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作为个体的公民表达意见和干预政治的能力有限。网络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交流和公共讨论的平台,公众的意愿得以及时表达。媒体曝光,特别是网络曝光,门槛低,由于是匿名传播信息,举报者也不必担心个人安全,加上在舆论压力下,相关政府部门往往格外重视,甚至“特事特办”,处置也会相对迅速和公正。与传统程序相比,网民自然而然地会首先选择通过媒体和网络来进行举报。但是由于网络举报的这种快捷、便利和匿名的特点,加上网络取证的困难和法律依据的缺乏,也使通过网络造谣中伤他人变得更加容易,且难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事实上,不仅仅在网络举报一个方面,中国网民几乎通过互联网参与方方面面的社会与公共事务,从而使中国的网络舆论呈现出“井喷”的态势。而这一点,也构成了中国互联网最显著的特点,成为与其他国家与地区形成最鲜明对比的“中国特色”。因此,新媒体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对领导干部来说,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应成为一种常态。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相反,如果领导干部不关注网络的声音,或者对网络的声音充耳不闻,那么他在决策中就难免因忽视民众的声音而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甚至作出错误的决策。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与时俱进,把新媒体作为执政为民的新手段
第一章 政务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
1.迅速崛起、扑面而来的新媒体
2.新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
3.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
4.新媒体具有独特的功能
5.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交流方式
6.新媒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福音
7.新媒体架起了政务机关与公众快捷沟通的桥梁
8.新媒体是政务机关畅通民意、科学行政的新平台
9.充分运用好新媒体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第二章 运用好新媒体,推进政务工作创新
1.转变执政理念,建立与新媒体、公众的良好关系
2.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政治动员功能
3.加强技术创新,有效调控新媒体的政治参与行为
4.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务工作,推进党的建设
5.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上吸引力
6.让“网络问政”成为“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第三章 做好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工作
1.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及其特征
2.网络与现实并非是两个无关的世界
3.网络虚拟社会的发展所常见的问题
4.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进行统筹管理
5.培养正确的互联网管理理念
6.着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7.完善网络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8.抓好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治理的骨干力量
9.加大对网络虚拟社会执法的力度
第四章 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办好政府网站
1.办好政府网站,实现政务信息公开
2.建立政府网站,让网民了解政府
3.政府网站的功能设计
4.对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范围的确定
5.政府网站公众参与的实现方式
6.政府网站的频道、栏目与页面的设计要求
7.不断增强政府网站的品牌效应
8.政府网站的潜在风险及有效应对
第五章 确立网络发言人,主动传播政务信息
1.网络发言人是政务信息的传播者
2.我国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情况
3.充分发挥网络发言人的作用
4.网络发言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5.网络发言人应成为“意见领袖”
……

第二篇 直面网络问政,提高执政能力
第三篇 办好政务微博,善用政务微信
第四篇 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声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