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78087
  • 作      者:
    高晋生,鲁军,王杰编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为《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分册之一。全书分4章,第1章为煤炭与环境,介绍煤炭对环境的影响、有关法规和对策;第2章为煤化工过程中有害元素的迁移与控制,涉及的有害元素有硫、氮及主要微量元素,如汞、砷、氟、氯等;第3章为煤化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技术,包括重污染废水处理,废气(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脱氯和脱重金属等;第4章为煤化工过程中CO2的减排、储存与利用技术。《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高度,致力于煤化工过程的清洁化和无害化。 <br>    《煤化工过程中的污染与控制》适合于从事煤化工、煤炭能源转化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展开
精彩书摘
    (2)氢氢是煤中的第二个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煤中可燃部分,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煤中氢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它的发热量高,所以在判断煤作为燃判的质量时,应予以考虑。氢含量与成煤原始物质密切相关。腐泥煤的氢含量普遍比腐殖煤高,一般都在6%以上,有时达11%。在腐殖煤中,稳定组分的氢含量最高,镜质组次之,而惰质组最低。随着煤化程度逐渐加深,氢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br>    (3)氧氧也是组成煤有机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煤中氧含量变化很大,并随着煤化程度加深而降低。变质程度越低的煤,氧元素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当煤受到氧化时,氧含量迅速增高,而碳、氢含量明显降低。氧元素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不产生热量,但能与氢结合生成水,是动力用煤的不利因素。同时氧是煤中反应能力最强的元素,当煤用于热加工时,煤中氧含量对热加工影响较大。<br>    (4)氮煤的有机质中氮的含量比较少,它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煤中氮含量多在0.8 %~1.8 %(质量分数)的范围内变化,通常也是随煤化程度增高而稍有降低,不过其规律性不很明显。煤中氮在燃烧时,如果温度不高一般不氧化,而呈游离状态N2进入废气中,当煤作为高温热加工原料进行加工时,煤中的氮部分变成N2、NH3、HCN及其他一些含氮化合物逸出,而这些化合物可回收制成氮肥(硫酸铵、尿素、氨水等)或硝酸等化学产品。其余部分则留在焦炭中,以某些结构复杂的氮化合物形态存在。<br>    (5)硫硫是煤中最有害的杂质。作动力燃烧时,煤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它不仅腐蚀金属设备,而且污染环境,造成大气污染。作为合成氨原料气时,由含硫煤产生的H2S不仅腐蚀金属设备,且使催化剂中毒,影响操作及产品质量。作为生产冶金焦用原料时,煤中的硫大部分转入焦炭,直接影响钢铁质量。因此,各种工业用煤对硫含量都有严格的要求。<br>    ……
展开
目录
1煤炭与环境     <br>1.1 煤中的有害元素(常量与非常量)     <br>1.1.1 煤的元素组成     <br>1.1.2 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br>1.1.3 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br>1.2 煤化工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     <br>1.2.1 煤燃烧过程的污染排放     <br>1.2.2 煤炼焦过程的污染排放     <br>1.2.3 煤气化过程的污染排放     <br>1.2.4 煤液化过程的污染排放     <br>1.2.5 煤炭洗选过程产生的相关污染     <br>1.3 与煤化工过程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与法规     <br>1.3.1 大气污染物控制法律与法规     <br>1.3.2 水污染物控制法律与法规     <br>1.3.3 固体废弃物控制法律与法规     <br>1.3.4 煤化工项目的噪声     <br>1.4 洁净煤技术的实施与效果     <br>1.4.1 煤炭洗选加工     <br>1.4.2 型煤技术     <br>1.4.3 水煤浆技术     <br>1.4.4 煤炭气化技术     <br>1.4.5 煤炭液化技术     <br>1.4.6 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     <br>1.4.7 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br>1.4.8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br>参考文献     <br>     <br>2煤化工过程中有害元素的迁移与控制     <br>2.1 煤中硫的迁移与控制     <br>2.1.1 煤中硫的分布特征     <br>2.1.2 煤中硫的分析方法     <br>2.1.3 煤中硫的成因     <br>2.1.4 煤转化过程中硫的化学变化与迁移     <br>2.1.5 硫的控制     <br>2.2 煤转化过程中氮的迁移与控制     <br>2.2.1 煤中氮的结构形式与分析     <br>2.2.2 煤利用过程中氮的变化和迁移     <br>2.2.3 煤燃烧过程中氮的控制     <br>2.3 有害痕量元素的迁移与控制     <br>2.3.1 煤中微量元素及烟气中汞的含量与分析     <br>2.3.2 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     <br>2.3.3 微量元素的环境影响和排放规制     <br>2.3.4 微量元素在煤燃烧和气化中的迁移     <br>2.3.5 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控制     <br>2.4 小结     <br>参考文献     <br>     <br>3煤化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br>3.1 煤化工过程中重污染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     <br>3.1.1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     <br>3.1.2 焦化废水及煤气化废水处理工艺     <br>3.1.3 煤化工生产甲醇和合成氨废水处理工艺     <br>3.2 煤化工过程中废气除尘技术     <br>3.2.1 常见除尘器     <br>3.2.2 煤化工过程中废气除尘工艺     <br>3.2.3 出焦烟尘污染控制     <br>3.2.4 焦炉干熄焦     <br>3.3 煤化工过程中烟气脱硫技术     <br>3.3.1 烟气脱硫技术及应用概况     <br>3.3.2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br>3.3.3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br>3.3.4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br>3.3.5 烟气脱硫新技术     <br>3.4 煤化工过程中烟气脱硝技术     <br>3.4.1 烟气脱硝技术分类     <br>3.4.2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br>3.4.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br>3.4.4 混合SNCRSCR工艺     <br>3.4.5 等离子过程烟气脱硝技术     <br>3.4.6 吸附法     <br>3.4.7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     <br>3.5 煤气和烟气脱重金属技术     <br>3.5.1 烟气中重金属的脱除     <br>3.5.2 烟气中汞的控制     <br>3.6 煤气和烟气的脱氯技术     <br>3.6.1 煤气脱氯技术的研究     <br>3.6.2 烟气脱氯技术的研究     <br>参考文献     <br>     <br>4煤化工过程中的CO2的减排储存与利用技术     <br>4.1 CO2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br>4.1.1 温室效应与全球温暖化     <br>4.1.2 化石能源利用与CO2排放的关系     <br>4.1.3 CO2的减排行动     <br>4.1.4 CO2的减排对策     <br>4.1.5 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br>4.1.6 向低碳能源的转换2     <br>4.2 CO2的回收技术     <br>4.2.1 概述     <br>4.2.2 主要回收方法     <br>4.2.3 煤燃烧后CO2回收技术的开发     <br>4.2.4 O2/CO2燃烧技术(Oxyfuel燃烧技术)     <br>4.2.5 燃烧前回收CO2技术     <br>4.3 二氧化碳的利用与储存     <br>4.3.1 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br>4.3.2 二氧化碳的利用     <br>4.3.3 二氧化碳的储存     <br>4.4 小结     <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