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工程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207634
  • 作      者:
    Mackenzie L. Davis,David A. Cornwell[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环境工程导论(第4版)》包含环境工程导论课程需要的基本的科学与工程原理,可以作为学习环境工程专业更高级课程的基础教程。Davis和Cornwell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物质与能量平衡作为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手段。《环境工程导论(第4版)》各章后含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讨论与习题。
    第4版的新颖之处:
    将物质和能量平衡单列为一章。
    附有200多道新的习题,包括计算机应用问题。
    更新了成本数据、水质和空气污染标准,以及机动车排放控制、臭氧消耗、全球变暖、室内空气以及酸雨等部分内容。
    对于伦理学、噪声污染以及废水处理标准等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环境工程导论(第4版)》内容丰富、易于理解,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并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废水量与供水量受相同因素的影响,但有一个例外。主要的例外是地下水。地下水因为渗漏会对系统中的水量产生很大的影响。饮用水配水系统因为有压力,所以相对密封。污水下水道系统利用重力输送,因此相对开放。地下水可以入渗(infiltrate)或漏入到该系统中。当下水道系统入孔位置较低时,可能会有雨水通过入孔盖人流(inflow)进入下水道。其他可能进入的途径还包括屋顶侧沟和下流管以及抽水机从地下室抽出的水直接排入。入渗和入流(infiltration and inflow,I&I)在有暴雨时显得特别重要。由入渗和人流产生的额外水量,可能会引起下水道的水力负荷过高,从而使水倒流回房间,并且会降低废水处理厂的效率。新的施工技术和材料,已经使入渗和入流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下水道可分为三类:污水、雨水和合流式下水道。污水下水道(sanitary sewers)设计用来输送住宅及商业区污水。工业废水经适当预处理后也可排入污水下水道。雨水下水道(storm sewers)设计用来处理过量的雨水以防止低洼地区水淹。污水下水道将废水送到废水处理厂,而雨水下水道通常使雨水排人河流、小溪。合流式下水道(combined sewers)同时接纳污水和雨水。设计这些下水道系统是为了在干旱期间,使废水进入处理设施;在暴雨期间,使过量的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小溪或湖泊。不幸的是,暴雨会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合。现代设计不鼓励采用合流式下水道。为持续改善我们的自然水体,要求将原有的合流式下水道系统逐步改为分流式下水道系统。
    当无法使用重力流方式或下水管埋设太深而不经济时,需考虑使用水泵。废水被垂直泵送到较高处的重力下水道里。该污水泵所处的位置称为提升站(1ift station)。
    在废水处理厂进行废水处理以去除水中废物,使其不容易腐臭。废水处理厂的出水可以排放到海洋、湖泊或河流(称为受纳水体),也可排至(或排入)土壤,或处理后回用。废水处理厂产生的副产物污泥,也必须用经济上可以接受的方法进行处置。
    确定废水是排放至土壤或是排入受纳水体时,需要注意不可超过土壤或水体的纳污能力。即使排放的废水比河水干净,如不满足排放标准,也不允许将其排放至河流中。在此可用一句名言说明这一道理:“稻草可以压断骆驼的脊背”(straw breaks the camels back)。
    总之,水资源管理是管理水质与水量的过程,应该在不破坏水的可利用性和纯度的情况下,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什么是环境工程
1.1.1 专业的、学术性的及其他的
1.1.2 什么是工程
1.1.3 关于环境工程
1.2 环境工程引论
1.2.1 本书的主题
1.2.2 本书内容提要
1.3 环境系统概论
1.3.1 系统
1.3.2 水资源管理系统
1.3.3 空气资源管理系统
1.3.4 固体废物管理
1.3.5 多介质系统
1.3.6 可持续性
1.4 环境立法与法规
1.4.1 法规、法律和条例
1.4.2 水质管理
1.4.3 空气质量管理
1.4.4 噪声污染控制
1.4.5 固体废物
1.4.6 危险废物
1.4.7 原子能与辐射
1.5 环境伦理
1.6 本章复习
1.7 习题
1.8 问题讨论
1.9 参考文献

第2章 物质与能量平衡
2.1 引言
2.2 物质与能量守恒理论
2.2.1 物质守恒
2.2.2 能量守恒
2.2.3 物质和能量守恒
2.3 物质平衡
2.3.1 基本原理
2.3.2 时间因素
2.3.3 更复杂的系统
2.3.4 效率
2.3.5 混合状态
2.3.6 包含反应
2.3.7 反应器
2.3.8 反应器分析
2.4 能量平衡
2.4.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4.2 基本原理
2.4.3 热力学第二定律
2.5 本章复习
2.6 习题
2.7 问题讨论
2.8 参考文献

第3章 水文学
3.1 基础理论
3.1.1 水文循环
3.1.2 地表水水文学
3.1.3 地下水水文学
3.1.4 水文质量平衡
3.2 降雨分析
3.3 径流分析
3.3.1 地表径流量的估算
3.3.2 到达时间的估算
3.3.3 发生概率的估算
3.4 水库储存量
3.4.1 水库的分类
3.4.2 水库的容量
3.5 地下水与水井
3.5.1 水井的构造
3.5.2 降落漏斗
3.5.3 术语
3.5.4 水井水力学
3.5.5 地下水污染
3.6 废水减量与节约用水的可持续性
3.7 本章复习
3.8 习题
3.9 问题讨论
3.10 参考文献

第4章 水处理
4.1 引言
4.1.1 水化学
4.1.2 反应动力学
4.1.3 水质
4.1.4 物理性质
4.1.5 化学性质
4.1.6 微生物学性质
4.1.7 放射性
4.1.8 水质标准
4.1.9 水的分类与处理系统
4.2 混凝
4.2.1 胶体稳定性
4.2.2 胶体脱稳
4.2.3 混凝
4.3 软化
4.3.1 石灰一苏打软化
4.3.2 石灰一苏打软化的高级概念
4.3.3 离子交换软化
4.4 混合和絮凝
4.4.1 快混
4.4.2 絮凝
4.4.3 动力要求
4.5 沉淀
4.5.1 概述
4.5.2 沉淀原理
4.5.3 VS的确定方法
4.5.4 VO的确定方法
4.6 过滤
4.6.1 滤料粒径特性
4.6.2 过滤水力学
4.7 消毒
4.7.1 消毒动力学
4.7.2 水中加氯反应
4.7.3 氯消毒
4.7.4 氯一氨反应
4.7.5 水氯化的实践应用
4.7.6 二氧化氯
4.7.7 臭氧
4.7.8 紫外光照射
4.7.9 高级氧化工艺
4.8 吸附
4.9 膜工艺
4.10 水厂废物管理
4.10.1 污泥产生量和特性
4.10.2 污泥产生量最小化的可持续性
4.10.3 污泥处理
4.10.4 最终处置
4.11 本章复习
4.12 习题
……

第5章 水质管理
第6章 废水处理
第7章 空气污染
第8章 噪声污染
第9章 固体废物管理
第10章 危险发物管理
第11章 电离辐射
附录A 空气、水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功能
附录B 噪声计算用表和图解法用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