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479149
  • 作      者:
    张国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基金资助:(1)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黄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IRT0966)(2)国家软科学项目:黄河上游流域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2010GXS5D265)(3)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黄河流域水交易机制研究(09YJC7901331(4)兰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黄河兰州段水环境容量与兰州经济发展决策机制研究(5)兰州市科技局项目:兰州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LZR-06-07)(6)兰州市科技局项目:兰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政策体系研究(20640)。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国珍,男,中共党员,教授。现任寒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交通大学环境经济与工程咨询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年评选为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员,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黄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1RT0966)项目带头人。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系统、水资源与水环境经济和水污染控制与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创新和研究。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保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铁道部基金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资助项目,甘肃省科技厅、建设厅及兰州科技局组织或主持的项目3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环境杯”一等奖、甘肃省环境科技一等奖,甘肃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科研技术奖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4部,实用手册2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以黄河流域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黄河流域兰州段水资源和污染物基本情况,运用环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环境学等理论知识,进行了水权交易市场模式、排污权交易市场模式及流域城市水交易平台构建研究。此外,《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还选用了模糊优选法对黄河流域兰州段的初始水权的分配予以了介绍。<br>    《流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水交易机制研究:以黄河流域兰州段为例》可作为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参考资料,也可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1.1.1 研究的重要性<br>    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水环境污染与经济的密切关联性,使之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策略等,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类生活及生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br>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问题相当严重,城市扩张带来的无序建设活动给水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全国各大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普遍呈现恶化的态势,而局部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又与区域经济发展明显相关;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供给资源方面,而更需要水景观资源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对水环境的治理,对水环境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加强,水环境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br>    为此,对水环境以及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已经迫切地提到了日程,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水环境的目的,是为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及有效保护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通过对流域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的研究,以.期建立一个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环境格局。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净化用水环境,改善流域生态,以水环境的改善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流域城市提供借鉴依据。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导论<br>1.1 选题<br>1.1.1 研究的重要性<br>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br>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思路<br>1.2.1 研究问题的提出<br>1.2.2 研究思路<br>1.3 研究的理论基础<br>1.3.1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br>1.3.2 外部性理论<br>1.3.3 科斯理论与产权理论<br>1.3.4 交易市场的效益分析<br>1.3.5 交易市场理论基础<br>1.4 研究主要成果综述<br>1.4.1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环境状况<br>1.4.2 黄河流域兰州段不同区段不同水期的水环境容量<br>1.4.3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交易保护价格<br>1.4.4 黄河流域兰州段排污权交易保护价格<br>1.4.5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交易市场模式<br><br>第2章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环境状况<br>2.1 黄河流域兰州段概况及水资源分布状况<br>2.1.1 黄河兰州段概况<br>2.1.2 水资源概况<br>2.2 黄河流域兰州段污染状况分析<br>2.2.1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质情况<br>2.2.2 主要河段的水质变化<br>2.3 黄河兰州段水体污染特点及变化趋势<br>2.3.1 水体污染特点<br>2.3.2 水质变化趋势<br>2.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提出<br>2.4.1 水环境方面<br>2.4.2 社会经济方面<br>2.4.3 解决途径<br><br>第3章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交易模式研究<br>3.1 流域水权制度<br>3.1.1 流域水权及水权制度<br>3.1.2 流域水权制度的架构体系<br>3.1.3 流域水权制度<br>3.2 黄河流域兰州段的水权交易<br>3.2.1 水权交易管理机构<br>3.2.2 交易的形成机制<br>3.3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交易机制的构建<br>3.3.1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市场要素<br>3.3.2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交易市场模式<br>3.3.3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权交易的程序<br><br>第4章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br>4.1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模式的选择<br>4.1.1 排污权交易体系模式<br>4.1.2 三种模式的比较<br>4.2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置原则<br>4.3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br>4.3.1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框架<br>4.3.2 排污权分配子系统<br>4.3.3 排污权交易子系统<br>4.3.4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监督子系统<br>4.3.5 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调控子系统<br>4.4 黄河流域兰州段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构建<br>4.4.1 排污权交易市场的保证机构<br>4.4.2 黄河流域兰州段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要素<br>4.4.3 交易程序<br><br>第5章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交易模式研究<br>5.1 构建流域水权交易市场的前提<br>5.1.1 水资源产权的界定<br>5.1.2 发育良好的市场<br>5.1.3 水市场信息管理系统<br>5.1.4 确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br>5.1.5 确定可交易水资源量<br>5.2 设置排污权交易功能<br>5.2.1 构建流域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前提<br>5.2.2 设置排污权交易的水权交易市场<br>5.3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交易方案的基本架构<br>5.3.1 总体结构<br>5.3.2 黄河流域兰州段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技术路线<br>5.3.3 信息采集与传输<br>5.3.4 计算机网络<br>5.3.5 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br>5.3.6 信息服务系统<br>5.3.7 监控管理中心<br>5.4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交易市场模式<br>5.4.1 水交易市场运作模式<br>5.4.2 水交易市场<br>5.4.3 水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的结合<br><br>第6章 黄河流域兰州段水交易市场构建参数的计算<br>6.1 可交易水资源量的核定<br>6.2 环境容量的计算<br>6.2.1 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内涵及影响因素<br>6.2.2 水环境容量模型<br>6.2.3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br>6.3 初始水资源量的分配<br>6.3.1 子系统对于优的相对优属度向量<br>6.3.2 各区段分配的初始水资源量<br>6.4 初始排污份额的分配<br>6.5 水权交易保护价格的计算<br>6.5.1 工程水价<br>6.5.2 环境水价<br>6.5.3 资源水价<br>6.6 排污权交易保护价格的计算<br>6.6.1 治理费用的计算<br>6.6.2 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br><br>第7章 结论及展望<br>7.1 结论<br>7.2 展望<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