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通信电磁辐射及其防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24675
  • 作      者:
    周建明[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通信电磁辐射及其防护》是一本系统介绍移动通信电磁辐射的成因、效应、管理、测量、风险沟通、安全防护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性图书。主要内容包括:电磁辐射的概念及成因,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现象、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电磁辐射国内外标准,移动通信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电磁辐射测量及案例分析,基站电磁辐射风险管理、风险沟通及案例分析,电磁辐射防护和移动通信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及流程等多个方面。<br>    《通信电磁辐射及其防护》主要面向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设计单位,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电磁环境监测站中从事移动通信电磁辐射管理、网络设计和规划、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移动通信电磁辐射感兴趣的大专院校通信专业的师生、研究单位人员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
展开
精彩书摘
    微蜂窝的覆盖地区比宏蜂窝小,但微蜂窝群能够支持更多用户使用无线网络。最近几年,业界又引入了微微蜂窝的基站,它主要用于机场、会议中心和体育场等人口特别密集的地方。<br>    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也突飞猛进。目前,北京市的许多移动通信基站还都建设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另外,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也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的。基站的选址规划通常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出于城市建设规划的考虑;二是出于通信发展规划的考虑。新建基站在选址时会尽可能避开居民密集区,在居民区选址的基站会优先考虑设置在非居住建筑物上。<br>    手机用户在“移动”的过程中之所以能随时接通电话,并保持清晰、稳定的通话效果,是因为手机与基站及基站控制器之间借助无线信道传送着通信信息、控制信号和测试信号。为确保通话质量,手机与基站之间自动遵循双方约定的计算机控制程序,动态调整通话信道、电磁辐射功率与接收灵敏度,同时还实现智能登记国际与国内漫游、切换局域与基站、记录通话时长与费用等各种功能。根据上述控制原理,基站覆盖范围越大,手机距离基站越远,对应信道和手机的发射峰值功率越强。由此可以推论:移动通信基站密度越高,每个基站的电磁辐射强度越低;GSM手机距离移动通信基站越近:GSM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对通话者的电磁辐射量越低。<br>    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发射机的电磁泄漏,二是发射天线的信号发射,三是高频电缆及其接头处。<br>    通信系统中的射频发射机一般被放置在发射机房内,其电磁泄漏根据发射机屏蔽性能的好坏而不同。早期产品和国产设备的电磁泄漏要大一些,新产品和进口产品的屏蔽性能好一些,但不论何种设备,发射机房外的辐射强度都是极小的。另外,高频电缆及其接头处的电磁泄漏一般都较小,且影响范围通常只局限于其周围很小的范围。<br>    基站的发射天线一般架设在20~60m高的大楼上。发射天线的载频数一般为2~8个,主波束在垂直方向上的扩展约为十几度,比较狭窄,天线下方的辐射强度不是很高,再加上建筑物的遮挡,天线正下方建筑物里面的人受到的辐射水平是很低的。<br>    和1.1节中有关电磁波传播的分析类似,我们将基站天线的辐射场初步分成两个部分来分别加以分析和讨论,即近区场和远区场。<br>    基站天线的无辐射近区场仅限于距离远小于波长的一个很小的范围。
展开
目录
第1章 移动通信与电磁辐射的相关理论基础<br>1.1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br>1.1.1 麦克斯韦方程(组)<br>1.1.2 波动方程和电磁波<br>1.1.3 电磁辐射<br>1.1.4 电磁波的传播<br>1.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电磁辐射源<br>1.2.1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br>1.2.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辐射源——基站<br>1.2.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辐射源——终端<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通信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br>2.1 电磁生物效应的研究方法<br>2.1.1 研究对象<br>2.1.2 体外系统研究<br>2.1.3 活体影响研究<br>2.1.4 流行病学研究<br>2.2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br>2.2.1 特殊人群的生物效应<br>2.2.2 其他效应<br>2.3 生物效应的研究趋势<br>2.3.1 研究方法的趋势<br>2.3.2 对组织和系统的研究趋势<br>2.3.3 研究对象的趋势<br>2.3.4 国际电磁场(EMF)规划<br>参考文献<br><br>第3章 通信电磁辐射标准<br>3.1 通信电磁辐射标准化进程<br>3.1.1 国际标准化历史<br>3.1.2 国内标准化历史<br>3.2 通信电磁辐射标准化组织<br>3.2.1 ICNIRP<br>3.2.2 IEC<br>3.2.3 IEEE<br>3.2.4 ITU<br>3.2.5 CCSA<br>3.3 通信电磁辐射的暴露限值标准<br>3.3.1 国家标准<br>3.3.2 标准的专业术语<br>3.3.3 限值<br>参考文献<br><br>第4章 通信电磁辐射测量<br>4.1 电磁辐射测量基础<br>4.1.1 远区场的测量<br>4.1.2 近区场的测量<br>4.1.3 通信基站电磁辐射中的几种现象<br>4.2 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br>4.3 通信终端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br>4.3.1 终端测量系统<br>4.3.2 SAR值的测量流程<br>4.3.3 SAR值的具体测量步骤<br>4.3.4 SAR测量数据的后处理<br>4.3.5 SAR测量报告的具体形式<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通信电磁辐射风险管理<br>5.1 电磁辐射风险的表现形式<br>5.2 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br>5.3 风险管理实践<br>5.3.1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实践<br>5.3.2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的实践<br>5.3.3 政府的管理实践<br>5.3.4 电信运营商的管理实践<br>5.4 风险沟通<br>5.5 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缓解措施和案例<br>5.5.1 基站规划及评价<br>5.5.2 调整基站发射功率<br>5.5.3 改变天线增益与方向<br>5.5.4 改变天线架设高度<br>5.5.5 基站实际监测结果与话务量相关性分析<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通信电磁辐射防护<br>6.1 防护原则<br>6.2 公众电磁辐射防护<br>6.2.1 设立防护区<br>6.2.2 距离防护<br>6.2.3 源头控制<br>6.2.4 时间防护<br>6.2.5 监测防护<br>6.3 职业人群电磁辐射防护<br>6.3.1 职业暴露及限值<br>6.3.2 防护措施<br>6.3.3 科学管理<br>6.4 电磁辐射防护常识<br>6.4.1 短波通信站<br>6.4.2 卫星地球站和微波站<br>6.4.3 移动电话和移动通信基站<br>6.4.4 职业防护<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移动通信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br>7.1 评价依据<br>7.2 评价目的与作用<br>7.2.1 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br>7.2.2 评价作用<br>7.3 环境影响报告文件的编制、审评和审批<br>7.3.1 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br>7.3.2 对审评和审批的要求<br>7.4 评价方法<br>7.4.1 移动通信的特点<br>7.4.2 重点对天线评价<br>7.4.3 辐射影响评价<br>7.5 评价标准<br>7.5.1 我国电磁辐射评价标准<br>7.5.2 评价时对标准的应用<br>7.6 公众参与<br>7.6.1 公众参与的意义<br>7.6.2 公众参与办法<br>7.6.3 公众参与面临的问题<br>7.7 豁免问题<br>参考文献<br>附录 电磁辐射照射缓解示例<br>缩略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