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br> 1.1 概述<br> 我国江河湖库众多,水资源丰富,近20年来修建了各种大、中型水电站,使水电成为电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但随着水库的淤泥和杂物增多,库容越来越小,严重影响水电站的发电量,水电站清淤已经迫在眉睫。航运历来都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是航道积淤却正在使航运的发展越来越缓慢,有的流域甚至已经无法再作为航道来使用,航道清淤已经刻不容缓。同时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的压力,就人口现状与增长而言,已无法再论地大物博,沿海地带吹填造地及治理、向海洋发展也势在必行。虽然我国疏浚治理史并不短,但手段落后,规模小,特别是以前水利清淤疏浚存在较多缺陷,致使河道和人海口淤塞严重,水患频繁,航道和港深标准偏低,水库面积和库容萎缩普遍。据统计,由于历史欠账,目前我国江河、湖泊、水库中淤积约有200多亿m3,加上另有每年约9亿m.的泥沙淤积,其疏浚年需求量非常之大。在沿海,由于国内围海造地项目较多,疏浚工程量巨大,从现在到2020年,国内规划的造地规模就达到上千万平方公里,而目前国内挖泥船总的年清淤疏浚能力只有约5亿m3。多年以来,在施工实践中我国疏浚业形成了以航道、水利部门和地方疏浚实业为主的行业框架,拥有主要以自我发展积累的疏浚施工技术和国产及部分引进的挖泥船等施工设备。这是我国疏浚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迄今为止我国疏浚施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单一工程问题,大量工程属于初期治理、大规模和基础性建设,施工环境和工况条件相对恶劣,近两年有了复合功能的疏浚工程和专门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疏浚施工项目,疏浚工程已呈现向专业化、多元化、系统化、综合性发展趋势。<br> 我国属于快速发展中国家,大量工程属于初期治理的基础性建设,施工规模大,环境和工况条件相对恶劣。施工区域大、分布广,应急、近期、长远规划,往往分段实施;水利、河道清淤治理要疏筑结合,水中清淤排泥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划和建设标准;工况条件复杂多变,土质多样,污染重,往往地域偏僻,环境条件较差;人海口、浅海、主河道的施工排距变化大,要求排距长;大强度、高效连续作业;众多非航行性河道水浅流急,主河道弯曲变化复杂;水利、河道清淤治理及岛屿建设主要是取土吹填;航道疏浚、环保清污等施工,在方量的同时要开挖断面;大湖大库清淤治理要求挖深大,水电站和枢纽工程水域清淤要求精确;我国的有些疏浚工程由于其世界的唯一性,工况条件极为特殊。<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