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5109
  • 作      者:
    严耕,林震,杨志华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0)》是首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年度报告,首份综合性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br>    首次区分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四个维度。<br>    汇集50余位生态、环保、管理、法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专家的智慧。<br>    独立客观的学界视角。<br>    理论分析与权威数据的有机融合。<br>    剥茧抽丝、发人深省的相关性分析。<br>    重要指标的国际比较。<br>    对31个省域六大生态文明建设类型的逐一分析和政策建言。<br>    公众参与的信息平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网。<br>    权威机构·品牌图片·每年新版。<br>    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br>    权威机构 品牌图书 每年新版
展开
作者简介
    严耕,哲学学士、管理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科技哲学学科林业史学科带着人。北京市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两次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2年获“宝钢优秀老师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br>    长期从事科技发展对社会影响的研究,2000年前主要研究领域是系统哲学与网络文化,,2000年以后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即与导师合作出版专著《系统哲学》,其后独立撰写或国内外了人全作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网络伦理》、《终极市场——网络经济的来临》、《网络悖论》、《网络的意识形态节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等。主编的著作主要有:《思潮思考——现代西方思潮资料辑》、《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共4部)、《孩子上网错了吗》、《生态文明丛书》(共12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构建与文化资源》等。在《哲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态文明是与自然和谐双赢的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则是通过对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调整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科技,在增进社会福祉的同时,实现生态健康、环境良好、资源节约,逐步化解文明与自然的冲突,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r>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必由之路;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必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促进作用。本书选择各省域为评价对象,对2005~2008年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作综合性评价。这在我国尚属首次。<br>    综合水平评价结果显示,北京、海南、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份在综合排名上位置领先,山西、甘肃、宁夏、贵州、内蒙古等省份的排名相对靠后;进步率分析结果显示,各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大多呈现进步态势,但生态活力退步的省份较多,仍有一半以上省份的环境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然而多数省份在协调程度方面进步明显,这预示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有望进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类型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社会发达型、均衡发展型、生态优势型、相对均衡型、环境优势型和低度均衡型,不同类型的省份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可妄自菲薄。<br>    与以往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地方性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不同,本项评价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各省份进行排名并作深度分析;二是对生态和环境进行了区分,突出生态系统活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划分;三是把协调程度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生态、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协调。
展开
精彩书摘
    指标是复杂事件和系统的信号或标志,它们是指示系统特征或事件发生的信息集。指标是对复杂现象的简化和量化,通过对表面数据和现象的处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最终用一个简单的数值来表示,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现象间的联系,并使交流变得容易、便捷。指标为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提供了经验和定量的基础,也为发现事物之间新的关联创造了机会。指标体系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具体指标的集合。它能反映评价对象或评价目标的全部或整体情况,一般具有描述、评价、分析、预测等功能。指标体系是一种政策导向,能够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和行为。一般认为,一个好的指标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指标的数据是可以获得的;②指标是易于理解的;③指标是可以测量的;④指标计量的内容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⑤指标描述的事件状态与其获取的时间间隔是短暂的;⑥指标所依据的数据可以进行不同区域乃至国际的比较。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部分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总报告<br>一 各省评价结果<br>二 评价方法<br>三 年度进步率分析<br>四 类型分析<br>五 结论和建议<br><br>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br>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现实<br>一 走向生态文明的历程<br>二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br>三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br><br>第二章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br>一 可资借鉴的几种评价工具<br>二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br>三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统计方法<br>四 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信息平台设计<br><br>第三章 国际比较<br>一 比较对象的基本情况<br>二 生态活力比较<br>三 环境质量比较<br>四 社会发展比较<br>五 协调程度比较<br><br>第四章 相关性分析<br>一 二级指标相关性分析<br>二 三级指标相关性分析<br>三 人均GDP相关性分析<br>四 ECI与其他指数的关联度分析<br>五 相关性分析结论<br><br>第三部分 各省生态文明建设分析<br>第五章 社会发达型<br>一 北京<br>二 浙江<br>三 上海<br>四 天津<br>五 江苏<br><br>第六章 均衡发展型<br>一 海南<br>二 广东<br>三 福建<br>四 重庆<br><br>第七章 生态优势型<br>一 四川<br>二 吉林<br>三 江西<br><br>第八章 相对均衡型<br>一 辽宁<br>二 黑龙江<br>三 湖南<br>四 云南<br>五 山东<br>六 陕西<br>七 安徽<br>八 湖北<br>九 河南<br><br>第九章 环境优势型<br>一 广西<br>二 西藏<br>三 青海<br><br>第十章 低度均衡型<br>一 内蒙古<br>二 河北<br>三 贵州<br>四 新疆<br>五 山西<br>六 宁夏<br>七 甘肃<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