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湾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78514
  • 作      者:
    余兴光,陈彬,王金坑等编著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罗源湾入海污染源(包括点源和面源)现状调查和发展趋势预测;罗源湾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析;罗源湾海域环境容量研究;区域污水入海集中排放口和排放方式研究,各排放口区域纳污能力估算;结合海湾环境容量研究,进行养殖环境条件与生态养殖对策研究。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罗源湾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与生态保护规划研究。同时本研究以促进罗源湾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海湾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服务罗源湾区域经济持续繁荣发展为主要目的。
展开
内容介绍
    《海湾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罗源湾为例》是一本较系统地论述福建省罗源湾海域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著作。全书共分6章,全面介绍了罗源湾的水文地质、气候气象、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生物生态、人海污染源等相关资料,重点分析了罗源湾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建立潮流场数值模型和水质模型计算了罗源湾的环境容量、合理选择并计算了污水排放口的纳污能力、确定了罗源湾人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此外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罗源湾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直接为罗源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服务。<br>    《海湾环境容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以罗源湾为例》可供沿海各级政府部门、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中、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罗源湾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概况<br>1.1 自然环境概况<br>1.1.1 地质地貌<br>1.1.2 气象气候<br>1.1.3 水文动力<br>1.2 社会环境概况<br>1.2.1 罗源县社会经济概况<br>1.2.2 连江县社会经济概况<br>1.3 罗源湾海洋资源概况<br>1.3.1 港口航运资源<br>1.3.2 渔业资源<br>1.3.3 矿产资源<br>1.4 罗源湾及周边地区开发利用现状<br>1.4.1 基于遥感的罗源湾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分类<br>1.4.2 罗源湾近年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基本情况<br>1.5 罗源湾相关规划<br>1.5.1 罗源湾海洋功能区划<br>1.5.2 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br>1.5.3 福州港总体规划<br>1.5.4 罗源县“十一五”规划<br>1.5.5 连江县“十一五”规划<br>1.5.6 福州港可门深水港区总体规划布局<br>1.5.7 福州可门港经济区总体规划<br>第2章 罗源湾入海污染物负荷估算及发展预测<br>2.1 污染负荷现状估算<br>2.1.1 土地及海域使用分类及汇水区的划分<br>2.1.2 陆源污染负荷分析<br>2.1.3 海上污染<br>2.1.4 污染物现状估算结果<br>2.2 污染物排放预测<br>2.2.1 陆源污染物排放量预测<br>2.2.2 海上污染源排放量预测<br>2.2.3 污染物排放预测结果<br>2.3 结果分析<br>第3章 罗源湾生态环境状况<br>3.1 罗源湾水环境质量<br>3.1.1 水质现状<br>3.1.2 罗源湾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月际变化<br>3.1.3 罗源湾主要水质因子的平面分布特征<br>3.1.4 罗源湾海水水质动态变化趋势<br>3.2 沉积物环境质量<br>3.2.1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br>3.2.2 沉积物的动态变化<br>3.3 海域生物生态<br>3.3.1 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br>3.3.2 浮游植物<br>3.3.3 浮游动物<br>3.3.4 浅海底栖生物<br>3.3.5 渔业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br>3.4 海洋生物质量分析<br>3.5 水体富营养化分析<br>3.5.1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br>3.5.2 富营养化原因分析<br>3.6 赤潮趋势分析<br>3.7 生态环境状况小结及存在的主要问题<br>3.7.1 生态环境状况小结<br>3.7.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br>第4章 罗源湾环境容量计算<br>4.1 环境容量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br>4.1.1 环境容量的概念和定义<br>4.1.2 水环境容量的国內外研究进展<br>4.1.3 海域环境容量研究的技术依据<br>4.2 环境容量控制因子的选择<br>4.2.1 环境容量控制(思路)原則<br>4.2.2 环境容量控制因子的选择<br>4.3 环境容量控制因子的控制目标<br>4.3.1 COD<br>4.3.2 石油类<br>4.4 环境容量与纳污能力的关系<br>4.5 罗源湾海水COD生化降解实验<br>4.5.1 材料与方法<br>4.5.2 结果<br>4.5.3 结论<br>4.6 罗源湾海域环境容量模拟研究<br>4.6.1 潮流场数值模拟<br>4.6.2 罗源湾海域环境容量研究<br>第5章 罗源湾污水排放口的选择与海域纳污能力计算<br>5.1 污水排放口的选择<br>5.1.1 污水处理、排海和海域水质控制的基本原则<br>5.1.2 污水排放方式与排放口位置的基本条件<br>5.1.3 罗源湾污水排放口的选择<br>5.2 污染物浓度场的数值模型<br>5.2.1 预测因子<br>5.2.2 二维水质预测数值模型<br>5.3 罗源湾海域COD背景浓度场的模拟<br>5.4 罗源湾海域纳污能力<br>5.4.1 预测因子阈值<br>5.4.2 混合区范围的确定<br>5.4.3 罗源湾海域的纳污能力<br>5.4.4 小节<br>第6章 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br>6.1 罗源湾海洋环境保护分区规划<br>6.1.1 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环境质量分区控制规划<br>6.1.2 入海污染物控制标准<br>6.1.3 海洋环境分区保护和污染控制规划<br>6.2 污染物人海总量控制<br>6.2.1 罗源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br>6.2.2 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削减措施<br>6.3 罗源湾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br>6.3.1 对区域总体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br>6.3.2 海水养殖规模和结构调整建议<br>6.3.3 城市排污口规划及调整建议<br>6.4 罗源湾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br>6.4.1 构建罗源湾自然生态保护体系<br>6.4.2 实施海岸带景观带和海岸生态隔离带建设计划<br>6.4.3 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规模<br>6.4.4 开展罗源湾西、南部海域整治,修复受损生态系统<br>6.5 罗源湾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监控计划<br>6.5.1 主要监测内容与站位布设原則<br>6.5.2 监控重点<br>6.6 投资估算、效益与可达性分析<br>6.6.1 罗源湾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br>6.6.2 规划可达性分析<br>6.7 罗源湾海洋综合管理和规划实施保障<br>6.7.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罗源湾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r>6.7.2 加大法规建设的力度,严格海域环境管理<br>6.7.3 实施总量控制,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br>6.7.4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br>6.7.5 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公众参与<br>6.7.6 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发展环保产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