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底隧道?
海底隧道是一种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底下海洋建筑物,海底隧道可以在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
海峡如同一道天堑,将大陆与大陆,大陆与海岛,海岛与海岛之间隔开,这无疑给人们的生活、旅行带来许多不便。于是,人们设计建造接通海峡两岸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峡通道,它不占地,不妨碍航行,也不影响生态环境。目前,全世界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西欧、中国的香港九龙等国家及地区。
从工程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方面来看,当今世界最有代表性的跨海隧道工程,是英法海底隧道、青函隧道和日韩对马海峡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于1995年建成通车,它横贯多佛尔海峡,从英国的福克斯通到法国的桑加特,把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连接起来。隧道由两股火车隧道和一股工作隧道构成,全长53千米,其中海底部分37千米。
青函海底隧道是因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而得名。该隧道横越津轻海峡,全长54千米,海底部分23千米。青函海底隧道于1964年动工,于1987年建成。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有3条海底隧道,越过维多利亚海峡,把港岛与九龙半岛连接起来。港九中线海底隧道于1972年建成,全长1.9千米,它包括一条4车道、日流量12万次的汽车隧道和一条地铁隧道。1989年,港九东线隧道建成,全长1.8千米,日通过汽车9万车次。1997年4月建成的西线隧道6车道,日车流量达到了18万次。3条海底隧道建成以后,回归祖国后日益繁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从此交通无阻。
海底隧道是怎样建成的?
人们居然能坐火车从大海底穿过到达对岸,这是一件令人感到诧异的事,在本世纪以前人们是想象不到的。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许这只能是一种理想和愿望罢了,想让它成为现实那就更无从谈起。
海底隧道到底是怎样修成的呢?原来,它和城市里的地下铁道一样,只不过是在海底下的岩层中开凿一条隧道穿过去而已。火车从地面上经过引道开入海底隧道,然后再从对面的海岸引道开到地面上来。中间水平部分为海底隧道,两侧斜坡为海岸引道,上面水平部分是露出地面的部分,当然根据地形、地质等具体情况,有时候海底隧道也不一定完全为水平。隧道的横断面在开凿时为圆形或马蹄形,隧道的底部还可以铺设输油管道和电缆等等,有的复线隧道还开凿成两个单线的海底隧道。
在一片汪洋大海的底下开凿一条隧道,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无论是勘测、设计,还是施工,都随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麻烦问题,比如地质、地形、岩层裂缝、漏水等等。因此,修建海底隧道就离不开现代化的施工和技术设备。
1818年至1843年,英国在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一条长458米的海底隧道,这条隧道原来是为人行及通马车用的,建成后则改为通行铁路之用。施工时河水曾两次淹没了隧道而被迫停工,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底隧道。
1942年,日本在下关和门司之间修筑了一条海底隧道,隧道长6.3千米,这是较早的一条海底铁路隧道。
美国旧金山湾的海底隧道,水底部分有57个管段组成,共长5.79千米,每段长82~107米,宽14.7米,高7.3米,排水量11000立方米,最大水深37.5米,它是已知的管段沉埋最长的海底隧道。
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是哪条?
经过近8年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国大陆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于2005年9月正式动工。它是厦门第三条对外出岛通道,兼具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功能,它不仅是厦门市交通干线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厦门环东海域地区发展的重要通道。它的建成将实现岛外最后一个区与本岛中心区紧密相连,两地间由此缩短50千米的路程,原来走一趟可能要花费2个小时,而翔安海底隧道建成后只需要15分钟左右。
翔安隧道连同两端连接线工程,总投资约为32.8亿元,是本世纪以来厦门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个工期历时4年多,并于2009年11月5日全线贯通。
翔安隧道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它不仅是连接厦门市岛和翔安区陆地的重要通道,也是厦门市第三条进出口通道。这项工程主要包括跨五通互通、跨海翔安隧道和西滨互通三部分工程。线路总长度为8.695千米,海底隧道全长6.05千米,其中海域部分4.2千米,为双向6车道双洞海底隧道,采用三孔隧道形式穿越海域,两侧为行车主洞,中间一孔为服务隧道。隧道沿线设通风竖井两道,共有5处车行横洞,12处人行横洞,翔安西滨侧设收费、服务、管理区。隧道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不仅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断面海底隧道,也是目前世界断面最大的海底隧道,其中中铁十八局厦门项目部承建的翔安隧道A2标段隧道全长3.141千米,总投资3.24亿。
尽管翔安隧道长度不长,但它不仅是中国第一条由内地专家自行设计的海底隧道,是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而且还是第一条采用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
世界上第一条海底隧道是哪条?
日本的青函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条海峡海底隧道铁路,它连接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两岛,其海底最深处450米,最浅处133米,该隧道全长53千米,隧道直径11米,隧道海底部分23千米,水深为100米。
长时间以来,日本本州的青森与北海道的函馆两地一直是隔海相望,中间横着水深流急的津轻海峡。除了飞机以外,两地的旅客往返和货运就只能靠海上轮渡。从青森到海峡对岸的函馆,海上航行需要4.5小时,到了台风季节,每年中断海运的次数多达80次。于是,人们迫切希望海峡两岸除飞机和轮渡之外,能再有把两岸联系起来的更为经济和方便的交通,因此青函隧道工程的设想也就应运而生。
青函隧道于1964年5月开始挖调查坑道。经过专家们7年的各种海底科学考察,安全的隧道位置才最终被选定,并于1971年4月正式动工开挖主坑道。经过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27日,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终于打通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导坑道。青函隧道于1988年3月13日正式通车,从而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3月13日清晨,首班电气化列车满载乘客从青森站和函馆站相对发出。电车从海底通过津轻海峡仅仅用了大约30分钟。
作为一条十分重要的通道,目前日本铁路当局打算在青函隧道里铺设具有大容量的光纤通讯电缆、高压输电线和天然气管道等,以综合利用隧道,提高经济效益。
日本七凿青函隧道,不只是方便民用,更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二战后,日本的北方四岛一直被苏联所占领。所以如何维护北海道的安全,自然就是日本当局十分头痛的事。一旦有事,津轻海峡被封锁,北海道将成为一座孤岛。但是有了这条隧道后,在任何情况下日本都可以保证本州和北海道交通畅通,军需品也可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海道。
日本还专门发行了一枚面值500日元的铜镍合金纪念币以庆祝青函海底隧道开通。该币直径30毫米、重13克,其中含铜75%、含镍25%,发行于1988年8月29日,一共发行了2000万枚。该币以飞鸟衬托下的海底隧道透视景观为正面构图,并配以用日文汉字题写的国号和面值,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标明隧道具体位置的地图是该币背面的主景图案,该图案周边环绕着“青函海底隧道开通”、并配以阿拉伯数字面值以及日本纪年等字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