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1787
  • 作      者:
    李树华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树华,1985年北京林学院园林系毕业,获取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取农学硕士学位:1993年4月开始,就读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期课程。1997年7月获取农学博士<br>    (造园学)学位。<br>    曾先后工作于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室副主任;日本盆栽协会技术交流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招聘外国人学者。<br>    1999年4月~2004年3月,任日本姬路工业大学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兼职兵库县立淡路景观园艺学校主任景观园艺员。2004年4月回国,任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教授、博导,2006年10月任该系系主任。2009年6月,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br>    社会兼职有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地域环境科学部造园科学科)客座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林系)客座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br>    现在主要从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修复、园林绿地生态、城市绿化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br>    1999年获日本造园学会研究奖励奖;2001年获曰本村尾育英会学术奖;2006年获日本造园学会学术研究最高奖;2007年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br>    出版专著,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去年6月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委托,笔者开始着手《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编写工作。曾赴四川灾区现场调查,并到日本的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中越大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以及东京周边进行实地调研,走访了多位从事灾后重建与防灾避险绿地建设工作的学者、行政管理人员,收集了丰富的文献书籍,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为《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编写奠定了基础。笔者在日本学习、工作期间就注意到日本在防灾避险绿地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开始收集相关文献和实例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外城市绿地防灾避险思想的历史发展<br>    第一节 概述<br>    人们建设城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建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但是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都存在自然灾害,如河谷地区受到周期性的洪水影响,沿海和三角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和涌潮,台风盛行于海洋地区和岛屿,暴风雨和龙卷风又经常光顾大面积的平原地区,处于地震带上的地区随时都可能遭遇地震的袭击。除了这些自然灾害之外,人为引起的火灾、战争等灾害也是城市安全的一大隐患。<br>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以各种方式与各种天灾人祸顽强地抗争。例如远在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伦王国就已出现保险的原始形态以求一种防灾避险的保障。为了防止灾害造成巨大损害,公元前的巴比伦也对建筑的抗震牢固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当时的法律写道:如果房屋倒塌,营建商也要偿命。同样,早期东方城市的城墙和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星形(star shaped)城堡式城市,其主要日的也是在于抵御外族的入侵,防止人为灾害的发生。1664年伦敦一次大火之后,英国议会颁布了相应的条例来控制建筑的形式以及材料的使用,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扩大。<br>    而在我同,从氏族时期就开始有相应的一些防灾设施并在不断发展,比如氏族时期的“壕沟”、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长城、汉代的地震仪、清朝皇宫中的铜缸等,都见证了人类与灾害抗争的历程。历史证明,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即使一些简单的原则和措施也有助于提高城市抵抗能力,减轻外部的威胁并抵御自然灾害。<br>    我国古代就对绿地的防灾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国语·周语》中记载“囿有林池,可以御灾也”,说的就是城市中保留树林和水池,可以抵御灾害。但是这并没有使绿地在我国作为防灾避险设施来建设和利用。真正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最早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许多建于地震区的城市,在规划时已经考虑到了防灾减灾的问题。1693年1月11日,意大利卡塔尼亚发生了大地震,给整个城市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当时整个城市就像“人的手掌(Like the palm of your hand)”被夷为平地。震后成立了当地长老和教士组成的重建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创造性地提出了重建规划,以保证将来再次面临灾害时最大可能地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在规划中,他们用笔直宽阔的城市大道代替狭窄曲折的小巷,在城市大道两旁种植行道树,并且规划建设一些特大型的广场与之相连,使之成为相对完善的防灾、避灾、救灾空间体系。这种有关防灾减灾的规划措施被震后西西里地区的其他省市借鉴和应用。之后国内外的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和建设有了一些发展。
展开
目录
前言<br>理论篇<br>第一章  中外城市绿地防灾避险思想的历史发展<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绿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br>第三节  日本城市防灾避险思想的形成与防灾型公园绿地的建设<br>第四节  美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制定<br>第二章  主要城市灾害种类与造成的危害<br>第一节  地震<br>第二节  海啸<br>第三节  洪水<br>第四节  火山<br>第五节  火灾<br>第六节  泥石流<br>第七节  台风<br>第八节  城市灾害特征与城市防灾<br>第三章  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br>第一节  城市绿地的综合功能<br>第二节  园林植物的防灾避险功能<br>第二节  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br>第四章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br>第一节  概述<br>第二节  规划依据与指标<br>第三节  规划原则<br>第四节  城市防灾绿地空间系统研究<br>第五节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br>第六节  规划步骤<br>第五章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br>第一节概念与种类<br>第二节  规划设计原则与出发点<br>第三节  规划设计程序<br>第四节  规划设计手法<br>第五节  各类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设计要点<br>第六节  规划设计实例<br>第六章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设施<br>第一节  防灾绿地设施种类<br>第二节  园路、广场等<br>第三节  水相关设施<br>第四节  应急厕所<br>第五节  信息相关设施<br>第六节  应急发电、照明设备<br>第七节  储备仓库<br>第八节  管理事务所<br>第九节  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公园一般设施<br>第七章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手法<br>第一节  园林植物的防火功能<br>第二节  火灾对树木的危害程度与评价园林树木防火性能的指标<br>第三节  防火型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手法<br>第八章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运营管理<br>第一节  我国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运营管理现状<br>第二节  日本完善的灾害管理体系<br>第三节  灾害发生时公园管理者的课题与对应<br>第四节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运营管理<br>第五节  东京都三鹰市避难所运营手册<br>第九章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安全评价<br>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必要性<br>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br>第三节  安全评价的技术方法<br>实例篇<br>第十章  关东大地震后东京城市绿地重建以及现在防灾公园绿地建设<br>第一节  关东大地震后东京城市绿地重建<br>第二节  东京制定防灾公园建设规划与灾害时利用计划<br>第三节  东京防灾公园绿地重点建设项目<br>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城市绿地重建<br>第一节  二战后日本城市绿地重建<br>第二节  东京战后城市绿地重建<br>第三节  广岛战后城市绿地重建<br>第四节  名古屋战后城市绿地重建<br>第十二章  唐山大地震后城市绿地重建<br>第一节  唐山大地震概况<br>第二节  绿地在唐山大地震中的作用<br>第三节  灾后唐山市城市绿地重建<br>第四节  唐山市绿地系统规划<br>第十三章  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绿地重建<br>第一节  阪神、淡路大地震概况<br>第二节  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公园绿地所发挥的作用<br>第三节  公园绿地方面的调查、研究及五项建议<br>第四节  阪神地区城市绿地重建基本规划<br>第五节  神户市城市绿地重建规划<br>第六节  防灾公园绿地建设重点项目<br>第七节  灾后重建10年总结验证、提议报告<br>第八节  重建成果<br>第十四章  台湾地区集集大地震后城市绿地重建<br>第一节  9·21集集大地震概述与受灾状况<br>第二节  开敞空间发挥的防灾避险功能<br>第三节  9·21集集大地震灾后重建规划<br>第四节  防灾绿地系统规划<br>第五节  震灾重建事业的成果<br>第六节  地震重要遗迹的保存<br>第十五章  日本中越大地震后山区村落家园重建的思路与技术方法<br>第一节  中越大地震概况<br>第二节  震灾发生后公园绿地利用状况与建设问题<br>第三节  山古志村受灾情况<br>第四节  山古志村家园重建的思路与过程<br>第五节  山古志村家园重建的技术方法<br>第十六章  北京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br>第一节  北京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概况<br>第二节  北京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定量评价<br>第三节  北京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功能体系规划的设想<br>第十七章  汶川大地震后城乡绿地重建的思路与课题<br>第一节  5·12汶川大地震概况<br>第二节  大地震对开敞空间(城镇绿地)损坏状况调查(以都江堰市为例)<br>第三节  震灾后开敞空间(城镇绿地)使用状况调查<br>第四节  震灾后成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调查研究<br>第五节  汶川大地震后城乡重建的思路<br>第六节  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建设思路<br>第七节  汶川大地震一年来的灾后重建成果(2009年5月为止)<br>附一  新潟县中越大地震重建规划(第二版)<br>附二  灾难后重生的十座城市<br>日本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考察记(代后记)<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