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建?园林?环境:同济大学李铮生教授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20451
  • 作      者:
    李铮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铮生<br>    193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家中兄弟姐妹五人,排行第三。1951年毕业于上海育才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l952年全国院校合并,进入同济大学建筑系。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后留校任教l 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反右被错划为“右派”,直至l978年才得到真正的平反。1957—1959年在同济城市建设与经营教研室工作;1959~1976年在同济设计院工作;1980年公派赴日本进修城市园林工学,返校后创立风景园林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任规划系副系主任,负责风景园林专业的工作,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1989年合著的“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践出人才,出成果”获国家教委特等奖;1989~1996年受聘为全国高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兼风景园林指导小组组长,并当选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一、二、三届理事: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东京农业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十余所院校作过学术报告,促进了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之对外交流。1996年入选美国The 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出版的世界五千名人录。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建·园林·环境:同济大学李铮生教授论文集》不是一部纯学术的著作,而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这是可贵之处。书中介绍了作者指导和参与过的很多实例,对其中的经验和问题有所评议,而这是更有启发意义的。几十年的教学经历和工作,凝练了作者对21世纪城市建设方向的展望,提出“人工和自然融合”的思想,建议人们通过人化自然(第二自然),即园林绿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十分有远见的。他很早就提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他高度重视“人与环境”的问题。他认为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环境极差的城市中,人是会衰退的……。很少有学者这样尖锐地提出“环境”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街道和滨河绿化<br>    日本许多城市的街道原来比较窄,植树带和行道树并不普遍,原有的绿化基础一般也不好;土地私有,地价昂贵,房屋大都沿控制线建造,形成墙式的街道,很少有广场和绿地。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新建道路常设有绿带种有行道树,还有灌木或匍地植物或草皮,不见裸土,减少了街道尘土。路边种植的杜鹃、山茶等花木,在鲜花盛开季节,把街道点缀得颇为美丽。<br>    再如,新建的建筑,在保证业主建造量的条件下,用提高层数补偿的方法争取在沿街留出部分地面,使私有的土地成为公众使用的广场绿地。这样就使街道在局部地段扩展了空间,经过精心设计,丰富了街景,取得一些效果。<br>    又如,有的城市利用街道转角处的面积(行车视距三角形的范刚),橇去部分水泥铺面,种花植树,不便挖去的硬地,则放置一些大型花盆,经常更新,鲜花盛开。这些措施对绿化条件很差的闹市也起了些补救作用。<br>    水是一种景观资源,有波光、水影、游鱼、水禽,可划船、垂钓、观赏、游戏。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有些城市的河道也曾被污染,变色发臭,恶化了环境。但通过治理,河水逐步恢复了自然生态,这样水面和滨河地带就成了城市绿化的重要地段。如经大阪市中心的一条旧淀川河,河水清洁,水鸟游翔,沿岸的旧房屋被拆除,辟为散步绿带,新修的护岸和桥梁等工程设施均考虑了景观上的要求,这样就在城市中心地区嵌上了一条翠带,美化了城市(图4)。又如在闹市的小浜中加设了喷泉,丰富了景观。有的小河在枯水期仅有几厘米高的水层,也作为水景加以利用,增添了城市的景色和趣味。
展开
目录
在起伏地形中应用直线路网的一些问题<br>日本的城市环境绿化<br>日本大阪市南港新村环境设计<br>日本横滨步道公园<br>日本地下商业街<br>日本庭园史简述<br>日本的自然公园<br>“林”是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基础<br>——从庐山风景区的发展看“林”的重要<br>艺术观·功能观·环境观<br>——近代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的发展和争论<br>园林·园林学科·园林教育<br>孤岛新镇同济河设计的构思和效果<br>医院室外环境设计构思<br>——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环境设计构思<br>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br>杭州湖滨刍议<br>城市与园林的关系<br>——中国太极图的启示<br>“天尽头”滨海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拓<br>上海浦江两岸的滨江环境<br>广东内伶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br>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综述<br>“人工和自然的融合”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方向<br>人与环境<br>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理解和借鉴<br>——从上海豫园、大观园、方塔园谈起<br>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br>中国传统园林“半园”的设计<br>——美国国家植物园中的中国庭园<br>改善上海绿地环境的三个举措<br>生态旅游必须重视和发挥规划的作用<br>世界园林中的两朵奇葩<br>——兼述中日园林的同异<br>生态旅游规划<br>——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br>富春江<br>——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br>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汇报纲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