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形式综合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54486
  • 作      者:
    (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193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作为一名建筑师,以其设计理论和丰富的建筑设计作品而闻名于世。他在美国加州、日本、墨西哥及世界其他地区总共设计了超过200个建筑项目。   《形式综合论》一书影响甚大,阐述了一个全新的设计过程理论,对建筑师、设计师、建筑学师生及建筑学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作者较新的作品中被称为模式的这些图解,是形式创造过程的关键。在《形式综合论》中,把图解作为一个漫长过程的最终结果,作者更关注的是这个过程,而对图解本身的讨论并不多。可是当作者完成《形式综合论》,并开始研究其描述的过程时,作者发现图解本身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形式综合论》所阐释的大部分作用事实上都来自这些图解。   图解,或者说模式的观念非常简单。它是一些具体关系的抽象模式,这些具体关系把一个具有相互影响和冲突的小系统分离出来,独立于其他所有影响和冲突,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图解。在作者看来,《形式综合论》的最重要发现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想法,即,有可能逐一建立这样一种抽象关系,并通过整合这些关系来创造整体化的设计。   除了可以通过整合来创建一个相关的单一整体外,作者发现,抽象图解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图解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对其逐一进行研究和改进,所以它们的成形可以是渐进和累积性的。更重要的是,它们抽象而独立,因此可以利用它们来创造的设计就不止一个,而是多样和无穷的,这些设计都是同一集合模式的自由组合。
展开
精彩书评
  “首先,是归纳散乱的事实于一个概念之下,因而人人都能理解要表达的主题……其次,是分解这个概念为各部分,要像自然法则所引导的那样从连接处分开,别像生疏的操刀者那样破坏任何肢体。”   ——柏拉图《斐德罗篇》
展开
精彩书摘
  据第六章所述,提纲事实上为我们罗列了一系列更简单的子问题,并告诉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顺序。在试图确定分解的标准以前,我们可能会质疑进行这样的分解对设计师是否真的有用。作为形式的建构者,设计师力求整体性(从单一性上说),他希望综合,把各种元素汇集到一起,以塑造一个综合的统一体。但另一方面,设计提纲却来自于分析,其方法是把问题分解。分析与综合两者目的的对立有时让人们认为思维推理和艺术在设计中互不相容,分析过程也难以帮助设计师构思具有良好组织关系的完整设计。   让我们看看人们是怎样抗拒分析方法的。一般的分析过程是先试着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然后再解决另一部分,等等。这会导致无休止的反复,即一个方面的问题刚解决,却又连带出现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当回去修正它时,其他地方又会出错。因为无法把孤立处理的各部分合成一个整体,所以你会在这个圈子里绕来绕去,始终难以创造一个完全正确的形式。这是一个有力论据,用于反对在设计中逐一分别解决问题。更进一步的论点是,由于分析手段再多也无法解决这种困难,为了成功地概括各部分,设计师只好依赖一种下意识的创造力。换句话说,他的手和眼必须相当可靠,能比思维推理更快地得出答案。如果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是同质的,这个论点就很有意义,可以说,任何分析方法对问题的细分都将撕裂它们,破坏其统一性。然而,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却不常是同质的。它们之间充满硬节和裂隙,因而结构轮廓鲜明。只有在忽略了这个结构时,一个分析过程才会失败。如果我们学会从代表问题的图示G(M,L)中提取问题的总体结构构成要素,这个困难就消失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理性的必要性 第一篇 第二章 良好的适合 第三章 良好适合的来源 第四章 不自觉的过程 第五章 自觉的过程 第二篇 第六章 问题的提纲 第七章 提纲的实现 第八章 清晰的定义 第九章 问题的解决 结语 附录Ⅰ 一个实施实例 附录Ⅱ 分解的数学处理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