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36163
  • 作      者:
    陈凯峰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建筑学》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全书共13章,包括建筑学引论,建筑学本论以及建筑学史论三部分,具体内容有:建筑与建筑科学,建筑学主体,建筑学客体,建筑学范畴,建筑性质,建筑内涵,建筑要素,建筑规律,建筑形式,建筑学区域史,建筑学混融史,建筑学同一史,建筑学史说。
展开
精彩书摘
    由于这种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信息所独有的东西,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类的产物,显然,人类语言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主要标志,语言本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类文化发展演进的进程。按现今语言学的角度而言,一种语言必须具备三要素,即语音(或语声)、语义(或语意)、语字(或语符),方可称为一种真正的语言。人类具有天然的发音功能,彼此间的交流以“声音”联系,显然不是一件难事,恐怕在未完全演进为人类之前,就可能有之,或者说这是一种动物本能,尚不能被作为一种语言要素而论之。人类发出声音不一定是为了彼此间的交流而传递某种信息,发音器官是在无意识情况下发出声音的,当然这种声音也就不带任何特定意义,而语言是以交流信息为其基本功能特征的,没有语义能说是语言?不过,一般同类动物之间也会发出带有一定信息意义的声音或声波来联系,这种信息意义也相当于人类语言的“语义”,同样不能与语言要素的“语义”相提并论。只有表达一定语音、语义的“符号”出现,这三者的合成才能说已基本上构成为一种语言,这种完全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信息交流,为人类所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媒介的语言,也成为人类文化形成的一种标志。由一般的“符号”出现,到逐渐演变成较有一定使用秩序的“文字”,这才真正表明人类文化发展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阶段——文明时期。同时,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方完全出现,从而构成真正的人类语言。
    总之,人类进化后的发音系统,为语言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即有了发出语音的可能。同时人类大脑神经系统进化后,也为人类的思维提供了可能,并产生了思维,而思维是语义的源泉,离开了思维,语义是不存在的。当人类将某种语义和语言表现为某种标记符号时,并由一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后,成为语符或语字,这就是人类语言产生的大致过程和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因果关系。
    作为语言本身,语义是语言的本质。人类之间的交流或传递信息,主要是为了沟通某种思维内容或某种思想,但人类的思维内容或思想是无形的,自身是无法传递交流的,于是转化为语言的语义.通讨语言的谀个榕体功能.语艾由相府的语音或语字传递出去,以达到传递思维内容或思想的目的。可见,在语言里,语义是语言的本质和目的,语音和语字则是语言的手段。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在语言传播手段的语音和语字中,语音较难被留存,在人类文化初期,更是基本上没有被留存的手段。只有语字或语符,才较有可能被保存下来,以传达人类早期的一些思维内容或思想以至可能被记录下来的活动情况,通过对语字或语符的考证,便可了解一些当时的语义内容。所以,对人类早期历史内容的研究,主要还是通过语字或语符实现的。
    语字或语符是语言形成史上最后一个出现的要素,而且语字本身形成也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史。以迄今所能发现的语字起源的遗存情况看,主要有四种基本方式: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
    结绳记事,是用绳子打结来计算日期,或记录劳动成果或物品交易,这是世界各区域人类早期最常见的一种记事方式。
    契刻记事,是采用木条或其他易被刻画的东西,刻上缺口或横、竖、斜线等条纹,来计数或表示某种事件。
    实物记事,是以现有的实物来代表某种象征意思,并以此来传递信息或记录事件的一种记事方式。所用实物,均为常见之物,或鸟兽、或贝壳等一般常用物。
展开
目录
第一篇:建筑学引论
1 建筑与建筑科学
1.1 建筑
1.2 建筑学
1.3 建筑与建筑学的关系
1.4 其他建筑科学
2 建筑学主体
2.1 主体性质
2.2 主体内容
3 建筑学客体
3.1 客体性质
3.2 客体内容
4 建筑学范畴
4.1 建筑学(内容)标准
4.2 建筑学(构成)体系
4.3 建筑学(研究)分类

第二篇:建筑学本论
5 建筑性质
5.1 建筑性质概念
5.2 基本建筑性质
5.3 特殊建筑性质
6 建筑内涵
6.1 建筑内涵概念
6.2 狭义建筑内涵
6.3 广义建筑内涵
7 建筑要素
7.1 建筑要素概念
7.2 基本建筑要素
7.3 其他建筑要素
8 建筑规律
8.1 建筑规律概念
8.2 普遍建筑规律
8.3 特殊建筑规律
9 建筑形式
9.1 建筑形式概念
9.2 建筑类型
9.3 建筑风格
9.4 建筑语言

第三篇:建筑学史论
10 建筑学区域史
10.1 建筑学区的划分
10.2 南欧建筑学区史
10.3 北非(埃及)建筑学区史
10.4 西亚建筑学区史
10.5 南亚(印度)建筑学区史
10.6 东亚(中国)建筑学区史
10.7 中南美建筑学区史
11 建筑学混融史
11.1 建筑学混融时期的划分
11.2 建筑学发展的“陆上”交流混融史
11.3 建筑学发展的“海上”交流混融史
11.4 建筑学发展的“世界全方位”交流混融史
12 建筑学同一史
12.1 建筑学“同一史”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12.2 “现代”史
12.3 “现代之后”史
12.4 “未来”史
13 建筑学史说
13.1 建筑学区域史比较
13.2 建筑学交融史评
13.3 建筑学同一史说
图表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