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记忆的毁灭:战争中的建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5202
  • 作      者:
    (英)罗伯特·贝文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类世界的现实性和可靠性主要是建立在如下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周围的建筑物将比建造它们的活动存在得更为长久。
    ——汉娜·阿伦特
    也许在古桥被毁的形象里我们看到自己生命的终结。我们都知道人总是会死的,预知自己的生命都有终结的一天。摧毁一个文明的一座纪念性建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当初人们修建集优美与典雅于一身的古桥就是要超越我们的生命,这是——种要留住永恒的企图。占桥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命运。一个死去的妇女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但古桥是我们大家永远存在的象征。
    ——克罗地亚作家斯拉文卡·德拉库利奇在1993年11月9日克罗地亚炮兵摧毁了修建于16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莫斯塔尔古桥后说
    城里到处都飘着还在燃烧着的软软的一页一页灰色的灰烬,像脏乎乎的黑色的雪。抓到一页灰烬,你还能感到它的温热,一时间你还可以看到奇怪的黑灰色底片一样的书页上的一部分文字,直到温热渐渐散去,书页在你的手中化为乌有。
    ——1992年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在塞尔维亚人烧毁了波黑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后说
展开
作者简介
    罗伯特·贝文(Robert Bevan)曾任《建筑设计》编辑,叙事明快有力、令人信服。译者魏欣出身英语文学和公共政策专业,现居美国。
展开
内容介绍
    《记忆的毁灭:战争中的建筑》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和阅读的书。作者列举了大量鲜活实例来说明,战争中对建筑的毁灭,不仅是出于军事目的,而且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的破坏。尽管这种事例古已有之,但是20世纪的军事技术发展以及全球性的国家、民族矛盾加剧,使得报复性的行动愈演愈烈,造成的毁灭程度也比从前严重和彻底得多,全世界的文化遗产都面临炮火的威胁,如果再不引起足够警惕,人类很可能会毁灭自己所有的文明记忆。可以说,《记忆的毁灭:战争中的建筑》描述的是发生在现实世界的《阿凡达》,却不一定有那么完美的结局。它令人不禁思考:究竟一个什么样的文明才是值得我们去建设、拥有、珍惜、保护并与他人共享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东方研究院的院长兹拉塔尔(Behjia Zlatar)说,对国家图书馆的袭击明摆着就是要“消灭人们共同的记忆,这是有蓄谋的。我的住所靠近东方研究院大楼,我与救火队进行了交谈。塞族使用的是制导导弹可以击毁金属制的箱子。有几发导弹是顺着大楼成一线的同时发射的,然后又向大楼四周发射导弹以阻止救火队救火。在国家图书馆发生的情况是一样的……馆内收藏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明确显示了萨拉热窝不是像卡拉季奇所说的是一座塞族城市。贝尔格莱德的史料编纂工作一直企图表现历史上波黑是塞族的领土。过去一直有人试图虚构波黑历史,现在也是如此”。
    凯特·阿迪(Kate Adie)是当时英国广播公司在波黑的战地记者,据报道她也卷入了这次文化清洗。阿迪和许多记者住在萨拉热窝的假日酒店。由于对塞族好像对准酒店不断进行轰炸感到忍无可忍,阿迪气愤地冲到山坡上的塞族阵地质问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塞族士兵显然向她道了歉,并解释了他们实际的目标是酒店对面的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新古典主义四角形大厦里收藏了各种文化起源的藏品,罗马的考古遗迹、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的民间艺术、自然历史和波黑特有的手工雕刻的墓碑等。馆中的藏品反映了南斯拉夫多民族共存的特征。按照萨拉热窝人的说法,塞族对博物馆反复进行炮击,直到一位在佩尔(Pale)的塞族将军下令停止炮击,因为博物馆里还收藏了塞族的文物。无论是那位将军还是阿迪都起了一定作用,因为博物馆遭到的破坏并不致命。我到博物馆去参观时,在进口处的大理石大厅里还有空的展柜和未清除的瓦砾。
展开
目录
引言:建筑与记忆的敌人
文化清洗:谁还记得那些亚美尼亚人?
恐吓:信念、信息与宣传
征服与革命
隔离墙与邻居:隔离的破坏性
铭记并警惕1:重建与纪念
铭记并警惕2:保护与迫害
注释(引用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