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帝王陵寝建筑:地下宫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3262
  • 作      者:
    本社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古建筑之美”之《帝王陵寝建筑》。全书大致分论文、彩色图版、建筑词汇、年表四大部分。论文内容阐述各类建筑之产生背景、发展沿革、建筑特色,收有建筑结构图、平面图、复原图、沿革图、建筑类型比较图表等。另外还附有建筑分布图及导览地图,标注著名建筑分布地点及周边之名胜古迹及图片辅助说明;彩色图版大体按建筑分布区域或建成年代为序进行编排。收录精美彩色图片(包括论文插图)约一千七百幅。其图片均有图版说明,概要说明该建筑所在地点、建筑年代及艺术技术特色;词汇部分按笔画编列与本类建筑有关之建筑词汇,供非专业读者参阅;中国建筑大事年表,以颜色标示本册所属之大事纪要。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建筑之美:帝王陵寝建筑(地下宫殿)》以时代为主线,分别介绍秦、汉、南朝、唐、宋、明、清诸帝陵,按陵寝建制,展现帝王陵寝建筑神秘的艺术特色。 陵寝建筑为中国古建筑中一个重要部分,其形制受当时社会思想、国力强弱、营建技术的影响而演变。由商、周时期的不封不树,秦、汉的高大封土,唐代的因山为陵,到明、清的宝城宝顶及其庞大建筑群,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现有规制。帝王陵寝建筑总体布局的艺术气势宏大壮观,单体建筑更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瑰丽奇特的色彩效果,呈现出丰富生动的形象。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正是帝陵建筑艺术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西方学者在谈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文化特征时曾指出:“中国人在其世界里……独自徘徊时,由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谒见天神与祖坟;所以没有任何其他地方,风景会如此成为建筑艺术的材料。”这种见解是完全正确的。
  秦始皇陵为何要建在骊山北麓?这里背靠骊山,脚蹬渭河,骊山层峦叠嶂,景色宜人,在层峦之间有一突出高峰,两侧山脉对称曲转,形如莲花瓣。更兼东有戏水,西有霸河,沟渠相向弯曲,犹如芙蓉。陵穴即在花蕊处,因而整个陵区地形乃似一朵向阳莲花,确是山胜水秀的宝地。加之该地盛产美玉、土中含金,故《水经注》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唐太宗筑昭陵,也是他亲自选定陵址。太宗早年征战,晚年狩猎,对九蠼山地形相当熟悉。他曾对侍臣说:“九嵕山孤耸回绝,山高九仞,可置作山陵之处。”可见他早就看中了九嵕山形势雄伟,因而定为陵地。九峻山海拔1888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山势突兀,冈峦起伏,主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山顶呈锥形,晴天似镶金嵌玉,光彩闪烁,雨天如笼烟罩雾,迷蒙轻秀。以此为陵,岂非绝妙!民间相传,太宗曾委托李绩(徐懋公)和魏征为他卜陵。李绩来到九峻山,登上峰顶,看中了这块宝地,便埋下一枚铜钱做记号。不久魏征也登上九嵕山,也看上了这片吉壤,便拔下头上的发针插入地面做记号。说来也怪,发针正好扎在铜钱的中心。太宗对此自然十分满意。故事固不可信,但九嵕山形胜天然,太宗以此为陵是有道理的。
  宋陵明显地根据风水观念来选择地形。因宋王室为赵姓,按风水理论,其墓地宜“东南地穹、西北地垂”,因此各陵地形东南高而西北低。由鹊台开始愈北地势愈低,一反中国古代建筑基址逐渐增高,而将主体置于最高位置的传统方法。
展开
目录
论文
序一
序二
序三
帝王陵寝分布图
西安市周边帝王陵寝导览图

陵寝建筑形制与艺术——探索神秘的艺术殿堂
墓葬起源与陵墓建筑
由不封不树到宝城宝顶
回绝壮观的皇家陵寝
珍奇的艺术宝库

陵寝的单体建筑与总体布局——展现多彩多姿与气势宏伟之建筑风貌
秦始皇陵
汉武帝茂陵
南朝帝陵
唐太宗昭陵
唐高宗、武则天乾陵
前蜀高祖永陵
北宋八陵
明太祖孝陵
明十三陵
清初关外三陵
清东陵
清西陵
图版
帝王陵寝建筑
秦陵
南朝陵
唐陵
宋陵
明陵
清陵
附录一 建筑词汇
附录二 中国古建筑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