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
隋、唐两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边疆远拓,长城不再是边墙,因此终唐一代,始终没有修筑长城之役。由于国力富强,修筑了中国建筑历史上最大的都城长安城与东都洛阳。各道首府也多修建城垣,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互相侵夺,各地方多修筑城垣以自保。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命宇文恺在汉长安故城的东南建新都城,名大兴城。唐代隋,仍定都长安,改名长安城。唐高宗时两次征发数万人修筑长安城外郭城,及外郭的东、南、西三面的九座城门。把长安修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皇城和宫城在都城中心偏北,以后又在龙首原上修建一座大明宫。长安城平面近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周长36公里,面积为83平方公里。城墙全部为夯土版筑,城基宽9~12米,各门的两侧基宽达20米。每面三门,每门有三个门洞(“一门三观”)。据文献记载,各城门上都有高大的城楼。各门均设武官、士兵把守,守卒多近百人。还设有城门郎,负责城门启闭之职事。据考古发掘,长安城中轴线直对朱雀大街的明德门,为一门五道,门道各宽5米,进深18米,门道间夯土隔墙厚3米,墙面用砖砌筑。城门洞两壁立有排柱,可见其上曾建有高大的城楼。唐末朱温挟唐昭宗东迁洛阳,并逼迫全城居民“按籍迁居”,长安城被彻底破坏,一代名都顿成废墟。
洛阳城是隋、唐两朝的东都。隋炀帝时即派杨素、宇文恺主持修筑新城,每月役使役夫多达200万人,工程浩大。唐武则天时,改东都为神都,又大规模营建。这座新城建在北魏洛阳城以西10公里处,北依亡B山,南对龙门,南北长7312米,东西宽7290米,平面近方形,部分城墙随洛水弯曲。洛水贯城,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皇城、宫城偏居城的西北区。城的东、南各有三座门,北二门,西面则有皇城、宫城的各二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