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代宫廷建筑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400480
  • 作      者:
    孟凡人著
  • 出 版 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明代宫廷建筑史》:宫廷史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内容。故宫即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在长达491年的岁月中,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和执政。始建于明永乐时期的紫禁城,虽然在清代有过不少改建、重建和新建,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初建时的格局,并保存有部分明代建筑与明宫文物。因此,研究明清宫廷史是故宫博物院的优势和责任。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清宫史研究方面成果比较显著,而对于明宫史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从故宫学的视角和要求来看,深入开展明宫史研究,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很有益处,而且对于发掘故宫的丰富内涵,推动博物院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2005年开始,故宫博物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明代宫廷史的研究,《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明代宫廷建筑除前述的主体建筑之外,其他方面也较多。大体看来,凡皇帝敕建且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建筑,均可泛言宫廷建筑。下面拟择其要者,概述苑囿和行宫,王府和王坟及皇家寺观三个方面的简况,凡此后面不再列专章介绍。(一)苑囿和行宫<br>    明中都和明南京苑囿情况不明,仅有的残迹在上述二都紫禁城中略述之。明北京的西苑、御苑(御花园)、东苑、万岁山将在明北京紫禁城中介绍。此外,还有南苑。南苑在北京城南20里,原是元代的飞放泊。永乐时,“缭以周垣百六十里,育养禽兽,又设二十四园以供花果”。苑内有海子,海子内设幄殿,供打猎时临时居住,殿旁有晾鹰台,台俯临三海子,筑72桥以渡。苑设海户守护,以时供岁猎,驰射讲武。至隆庆间,“榛养沮洳,宫幄不治”,逐渐荒芜。清初继续经营,称南苑,又称南海子,性质未变。在十三陵陵区的行宫,后文有说。此外,还有巩华城(建于嘉靖时期)行宫。巩华城在今北京昌平沙河镇,永乐七年(1409),因该地“为圣驾展祀陵寝之路,南北道里适均”,于是在此地建行宫以备圣驾谒陵驻跸。正统年间被水冲毁,嘉靖十六年至十九年(1537-1540)重建。行宫南北各一门,南门为龙跸门,北门为宁远门;东西各两门,东门称丽春门、步和门,西门称延秋门、宣泽门。在龙跸门内的中路建有龙跸殿、广载宫,东侧建有凝禧殿、华鸾宫、集祥宫,西侧建景惠殿、翠凤宫、会祉宫。行宫,清初尚在,今已无存。 <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明代官廷建筑史概说<br>第一节 明代宫廷建筑与宫廷建筑史及清北京紫禁城问题<br>一 明代宫廷建筑与宫廷建筑史<br>二 清北京紫禁城是研究明北京紫禁城的基础<br>第二节 明代宫廷建筑构成状况<br>一 紫禁城、天坛和陵寝是明代宫廷建筑的主体<br>二 明代宫廷建筑其他构成简况<br>第三节 明代营建宫廷建筑的董建班子与庞大开支<br>一 董建班子<br>二 营建宫廷建筑的庞大开支<br>第四节 明代营建宫廷建筑采办物料概况<br>一 采木<br>二 砖与琉璃及其他<br>三 采石及其他<br>四 烧砖采石的管理与运输<br>第五节 明代营建宫廷建筑的主要匠师与匠役征用<br>一 主要匠师<br>二 匠役征用<br><br>第二章 明中都与明南京的官城和皇城<br>第一节 明中都的确立与皇城禁垣的营建<br>一 明中都的确立<br>二 皇城禁垣营建始末<br>三 明中都外城形制概说<br>第二节 明中都皇城的形制<br>一 皇城城墙、城门、角楼、涵洞和护城河<br>二 皇城内的宫殿配置与内金水河遗迹<br>第三节 明中都禁垣的形制<br>一禁垣墙体的尺度和结构<br>二 禁垣四门遗址<br>三 午门至洪武门间的配置<br>四外金水河<br>第四节 明南京的宫城和皇城<br>一 洪武元年至八年的宫城<br>二 洪武十年改建后的宫城和皇城<br>第五节 明南京、明中都二都宫城的关系<br>一 吴王新宫是明中都宫城的原型,是明代宫城的祖型<br>二 明中都宫城是明代宫城发展演变进程中的里程碑<br>三 改建后的明南京宫城开一代新制<br>四 明南京与明中都宫城的差异<br><br>第三章 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营建概况<br>第一节 从北平府建燕王府到北京城作西宫1 0g<br>一 北平府的形制与燕王府的营建<br>二 北平改称北京与营建西宫和拆除元宫城<br>第二节 永乐时期奠定北京宫殿基本格局<br>一永乐十四年前已暗作迁都准备<br>二 永乐十五年前北京宫殿前期基础工程大体完工<br>三 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奠定北京宫殿基本格局<br>第三节 永乐以后的重建和增筑概况<br>一 洪熙至正德时期<br>二 嘉靖朝是明代重建、扩建、新建宫殿的鼎盛时期<br>三 万历朝及其前后诸朝的营建活动<br><br>第四章 明北京皇城的形制布局<br>第一节 皇城的形制和主要配置概况<br>第二节 大明门至午门间的配置<br>一 承天门与大明门间的宫廷广场<br>二 承天门北至午门间的形制和配置<br>第三节 太庙、社稷坛和万岁山<br>一 太庙<br>二 社稷坛<br>三 万岁山<br>第四节 西苑与东苑和南城<br>一 西苑<br>二东苑和小南城<br>第五节 内府诸衙及库、房、厂等配置概况<br>一 皇城东北隅及东部配置概况<br>二 紫禁城西与中、南海之间配置概况<br>三 北海以西配置概况<br><br>第五章 明北京紫禁城形制概说<br>第一节 紫禁城的位置、规模和平面形制<br>一 紫禁城的位置和规模<br>二 紫禁城的平面形制及其与明北京内城的比例关系<br>第二节 紫禁城的城墙、城门、角楼和护城河<br>一城墙和城门<br>二 午门和角楼的形制<br>三 护城河与“红铺”值房<br>第三节 紫禁城内地基基础概况<br>一 紫禁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br>二 紫禁城内“满堂红”式地基基础<br>三 紫禁城内地基基础做法<br>第四节 紫禁城内配置概况及给水排水防火采暖系统<br>一 主要配置概况<br>二 给水排水系统<br>……<br><br>第六章 明北京紫禁城外朝的形制<br>第七章 明北京紫禁城内廷中路和内东西路的配置与形制<br>第八章 外东西路的配置和形制<br>第九章 明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与布局艺术<br>第十章 明北京紫禁城形制布局源流<br>第十一章 营建天坛等坛庙建筑<br>第十二章 明初三陵<br>第十三章 明十三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