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养生食疗常识
1.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与食补同属中医进补范畴,但是二者又有所不同。药补是中医治疗虚症的方法之一,主要运用补益药物来调养机体,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其发挥正常功能,扶正祛邪,促使身体的康复。而食补也称食养,指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预防疾病、推迟衰老。起到延年益寿的效用。
药补是运用补益的中药来治疗人体的虚弱不足。虚症,归纳起来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因此,运用补养药物也可相应地分为补气,如人参;补血,如当归;补阴,如枸杞子;补阳,如鹿茸等。但药补要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并根据病情的不同相应进补,切忌补之过偏,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还会有害。
食补既方便又实惠,而且容易被人们接受,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副作用,有时也能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但是,应当根据体质的情况适当进补,如防止神经衰弱,推迟大瞄老化,可多吃些补脑利眠之食品,如猪脑、百合、大枣等;防止视力退化应多吃蔬菜、胡萝卜、猪肝、甜瓜等;老人肾虚可多吃些补肾抗衰老的食品,如胡桃肉、栗子、猪肾、甲鱼、狗肉等;高血压、冠心病应多吃些芹菜、菠菜、黑木耳、山楂、海带等。通过食补不但能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还能使机体适应自然界的应变能力得到增强,抵御和防止病邪的侵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总的来说,食补与药补还是各有千秋的,有病预防在先,总比病来了再去医治要好得多。而且每一种食物都可以作为一种药物,我们的祖先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最珍贵的食补秘方,即使生了病,通过其中包含调养的食补秘方,同样可以令身体变得健康起来。只要学会这些简单的食补方法,就不用再去找医生开药方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