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设计入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5464
  • 作      者:
    顾大庆,柏庭卫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建筑设计入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阐述有关课程设计的4个核心问题,即对建筑设计不同入门之"门径"的认识;如何以本地的建筑设计研究作为入门教学的参照系;实际制作的经验在入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原则和方法。下篇则以图示的方式描述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建筑设计入门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其对设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强调,以及使得一个初学者具备初步的建筑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对有关教师在设计研究和教学法研究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就体现在课程设计中。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进入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他的惟一学习目标就是学习做设计。如何才能买现他的目标呢?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建筑设计训练的特别方式来说起。
  我们今天的建筑教育起源于17世纪法国的巴黎美术学院,更早则可以追溯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学院。早期的建筑教育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建筑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与绘画和雕塑并列:二是开辟了一条通过正规教育来培养建筑师的途径,即所谓的学院派方法。但是,在这个新的教育体人民制中,关于学习如何做设计这个最为核心的部分则依然沿用了中世纪行会的师徒制方法,即学生在学校只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建筑师的(也可能是学院教授的)事务所里跟随老师的实际设计项目来学习设计。后来,巴黎美术学院在师徒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图房(Atelier)为基础的完备的设计训练体系,以设计竞赛的方式来传授设计方法。这个时候的工作室已经不是建筑师的事务所,而是一个专门的教学场所。学生所做的也不再是老师的实际工程,而是美院定期举行的设计竞赛。但是,教授设计的主要还是实践建筑师,也就是说基本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建筑设计训练的设计工作室制度的雏形。19世纪,这种建筑教育制度被引入美国的大学体系,建筑学成为大学的一门学科。但是,学习如何做设计的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在现今的大学体制内,设计工作室是这样的一个教学场所:通常是一个大的空间,学生以年级来组织,每个年级以10~15人左右来分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工作台,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空间,每个小组由一位设计老师负责。学生在这个场所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设计课题:课题的时间跨度可以短至数天或长至数月:大多数的设计课题是由学生个人来完成,有时也需要与他人合作。每个设计课题的结束,学生要在特定的场所向由老师以及外请的建筑师所组成的评委展示和说明自己的设计,并回答评委的各种问题,最后则会得到一个作为学习表现的评分。如此,学生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层次的设计课题,最终完成自己的学业。
  对一个刚刚跨入建筑学大门的学生来说,对于这种与他过去所熟悉的中学教育如此不同的设计工作室学习的体验往往是迷惘多于兴奋。对于这种既没有教科书,又缺乏系统指导,在茫然无知中疲于完成各种作图或模型制作的任务感到无所适从。学生的这种消极的体验恰恰反映了学习做设计的困难之处,即建筑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做事情的学问。最典型的是一个设计者能够设计一个好的建筑,但他却不能够用语言来解释他是如何做到的。在设计的运作机制还不能完全用语言来阐述的前提下,设计工作室就被认为是学习做设计的最佳方式。建筑设计知识的本质以及建筑教育的不同方式
  我们在前面提到,建筑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做事的学问。我们还强调设计知识的经验性和不可解释性。但是,作为一个学科,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如何做设计的知识作各种理性的解释,希望这一不可言述的知识真正变得可教。
  那么,如何来看待这种做事的学问呢7我们可以把如何做设计的学问划分为态度、知识、方法和技能四个方面。态度是指建筑设计的价值观,它决定了我们对设计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对设计质量的判断。知识是指有关设计问题的事实和信息。方法是指设计的步骤和程序,是对设计问题的操作。
展开
目录
前言1
前言2
上篇
门径
参照
制作
课程

下篇
坐具
单元
场所
中心
亭子
后记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