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门楼为砖雕过道式,墀头砖雕饰草龙、狮子、麒麟、大象和鳌头图案。门楼木制梁架,前檐垂柱造,由穿梁、穿枋和插柱枋挑出三层木雕花牙板。门外两侧墀头墙嵌圈口,饰卷草,风格粗犷,是活佛府及重要殿堂人户门楼中常见的装饰方式,有的位于柱中,有的位于柱外侧。
大门设于前檐柱间,对开实榻门,门洞较长,两侧墙壁上绘有老虎、狮子壁画。居前起脊,前坡为筒瓦屋面,后坡为藏式平顶结构,脊部有二龙戏摩尼珠和牡丹花卉等砖雕图案。
与赛赤和拉科活佛府近似,嘉木样活佛府进门后为外院,窄长,延伸至左右,形成外院两侧廊道,即活佛府中常见的“达拉院”(牲畜院),据访原有马厩等附属设施,现已荒废,建筑遗迹无存,只有院落东侧围墙上还隐约可见房屋构筑的痕迹。后院亦未发现建筑遗迹。从正院和侧院有角门相通的组成形式和植有菩提树的状况推测,该院应是府邸的后花园。
2.2 内院
内院为由过厅前后相连的两进四合院,左右建筑基本对称。二进门楼是内院的正门,也是一座砖雕过道式门楼,其建筑手法和雕饰风格与一进院门楼基本一致。面阔、进深各为一间后出廊。墀头墙下肩淌白细砌,上部砖雕精美,饰有金翅鸟、牡丹(图3)等图案,风格和形制与其他活佛府的门楼相似。门洞两侧墙壁上绘有大象、狮子为题材的壁画。门楼左右与倒座房相连。
1)下院:穿过二进门楼即是内院的一进院落即下院。院内两侧厢房皆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面出廊,前廊为单步梁构造,屋内梁架前后分别采用抬梁造和插梁造两种做法。西厢房檐柱比例纤细,柱头之上檩、垫、枋皆备,有假棋头衬于檩、枋之间;柱间有额枋贯穿,无雀替。前檐装修整体框架尚存,两次间辟门,其余各间设槛窗,后墙为夯筑。东厢房为后期改建,前檐柱比例略显粗壮,施大小雀替。下院后部为过厅。内院门楼、倒座房、东西厢房和过厅围合,组成了回廊式的四合院,建筑皆为平顶,向内排水。这种布局形式是活佛府中常见的建筑组合形式。下院建筑仅做断白,不见彩画。从其建筑形制和装饰等级来看,倒座房应是府邸的厨房和堆放杂物的仓库,东西厢房应是府邸中侍僧所居之处。
2)过厅:过厅处于上下院之间,前后出廊,装饰有别。前檐无彩画,后檐则与上院彩画风格一致,尽显华丽之风。过厅连接上、下院,是活佛府中常见的院落衔接手法之一,如阿嘉、赛朵、排嘉等活佛府等等,其实也是为了增加上院的私密性。
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架梁前后对接单步梁,平顶两出水。明间前后金柱间置屏风桶扇门,现仅存后屏风门。前檐次、稍间设槛窗,后檐此间则以墙封堵,绘蒙古王公礼佛壁画(图4)。前后廊尽端设廊心墙,墙心线绘栀子花图案。
3)上院:上院为府邸的中心和建筑精华所在。与下院不同的是,四周建筑满饰彩画,其中不乏沥粉贴金和龙凤图案。院落由正殿、东西厢房和过厅构成封闭的四合院,院内海墁青砖,中部有甬路与正殿相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