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南汉主刘娠还在城西荔枝洲(今荔湾湖一带)大肆兴建园林宫馆,有华林苑、昌华苑、芳华苑、显德苑等,合称为西园。
隋唐南汉时期岭南建筑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城市建设(南汉王宫)、寺庙建筑等方面。在南汉王国封建割据的政治中心兴王府,掀起规模空前的都城建设,宫殿、寺庙、园林建筑进发出一时的辉煌。在融入中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已经渐趋自觉地雕琢着岭南特有的建筑风格,对宋以后的岭南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岭南建筑诸类型中,唯宗教建筑始终为盛,今存的岭南古代寺庙建筑,如广州光孝寺大殿,尚可见到唐之遗风。隋、唐敕建南海神庙,规模宏大,虽后世屡有修建,基本规制却无以逾越。南汉时期佛教建筑遗构,有今存于广州光孝寺的西铁塔和东铁塔,是一批全国现存有确切铸造年代的最早的铁塔,形体硕大,工艺精湛。
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汉代时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在广州象岗发现的南越文王帝陵墓,出土银盒以及玛瑙、水晶等多种质料的珠饰,有些是中亚或南亚的舶来品。梁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唐代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总管对外贸易。另外还有“蕃坊”,供外国商人居住,侨居广州的外商(主要是阿拉伯人)数以万计,最盛时达10万人以上。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蕃坊修建了伊斯兰教寺——怀圣寺。从五代到北宋,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贸易额占全国98%以上。宋元时期是广州大规模开发的时期,汹涌南下的移民潮,使岭南产生重大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岭南社会生活同岭北中土的差距,至南宋以后,基本达到同步发展。宋元以后岭南的居民已衍化为以汉族为主体。与北方相比,南方显得更为稳定繁荣。在这种背景下,岭南建筑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宋代时广州城垣修建多达十数次。北宋时先后修筑了中、东、西三城,面积为唐城4倍以上,奠定了延续至明清的城墙基本格局。中城又称子城,是以南汉旧城为基础,东抵甘溪,西抵古西湖,南至大南路,北至越华路,周长25公里。东城以赵佗城东部旧址为基础,西接子城,东至芳草街,北至豪贤路,南抵文明路。1071年增筑西城,周长6.5公里余。广州宋城设施更为完善,中、东城皆以官署为中心,街道布局呈丁字形,而面积最大的西城建为呈井字形的商业市舶区,并修通了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六脉渠”,使延入城中的南濠、清水濠和内濠等河涌兼有通航、排涝及防火功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