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抗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86000
  • 作      者:
    吴涛,刘伯权,邢国华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抗震》是作者近年来对钢筋混凝土变梁异型节点受力机理、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工作及成果的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介绍。<br>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抗震》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框架节点抗震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试验研究、变梁异型节点分类标准与破坏机理研究、变梁异型节点非线性分析、变梁异型节点抗震设计方法及算例分析等专题。另外,对国内外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混凝土构件抗剪的相关研究内容也做了较深入的阐述与分析。<br>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抗震》可供结构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学生阅读,也可供相近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的国情决定今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大量应用钢筋土材料建造民用高层建筑及大跨、重载工业厂房。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基本建设规模宏大,特别是西部能源重化工基地如火如荼。结合我国国情,大量含有异型节点的高层民用建筑和重载、大跨厂房结构正在兴建,如何保障该类结构中重点受力部位异型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特别是强震作用下的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开展变梁异型节点研究,对于有效保证钢筋混凝土变梁异型节点的安全,有利于提高此类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必将对经济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br>    根据钢筋混凝土变梁异型节点特点,采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方法,借鉴常规节点研究成果,对钢筋混凝土变梁异型节点的破坏机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变梁异型节点机理分析和抗剪能力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变梁异型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并进行算例分析。<br>    第2章重点介绍常规节点相关研究成果,为变梁异型节点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介绍斜压杆机构、桁架机构、约束机构等常规节点主要抗剪分析模型,对影响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参数,如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配箍率、粘结性能等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美国、日本、新西兰对节点抗震的设计规定。<br>    第3章介绍变梁异型节点的伪静力试验相关情况,为后续理论分析提供了第一手试验资料。分析了梁柱截面尺寸变化、配箍率、轴压比等参数对变梁异型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表明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的变梁异型节点难以满足“强节点”设计要求,验证了梁端加腋、梁端配“x”形筋等改进配筋方法的有效性。<br>    第4章针对梁柱截面变化对节点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变梁截面异型节点类型的划分准则,结合异型中节点左右梁高不等的特性提出等效斜压杆机理,并以该破坏机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预测异型节点区强度和变形的新模型。<br>    第5章基于混凝土构件抗剪的基本理论,如改进斜压场理论、软化桁架模型方法、软化拉一压杆模型方法和Attaalla模型等对框架节点抗剪性能进行理论计算,重点对变梁节点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br>    第6章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给出了与现行规范相协调的变梁节点设计方法,并对实际算例进行分析。<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绪论<br>1.1框架节点受力特点与分类<br>1.1.1框架节点受力特点<br>1.1.2框架节点分类<br>1.1.3框架节点震害<br>1.2框架节点研究概况<br>1.2.1常规节点研究<br>1.2.2节点抗剪能力计算方法<br>1_2.3变梁节点研究<br>1.3本书的结构安排<br>参考文献<br>第2章常规框架节点抗震研究<br>2.1框架节点抗剪模型<br>2.1.1斜压杆机理<br>2.1.2桁架机构<br>2.1.3约束机理<br>2.1.4其他机理<br>2.2节点抗剪强度影响因素<br>2.2.1}昆凝土强度等级<br>2.2.2节点几何尺寸<br>2.2.3配筋率<br>2.2.4轴压力<br>2.2.5粘结性能<br>2.3  国外框架节点抗震设计方法<br>2.3.1  ACI-AS(:E 352建议设计方法<br>2.3.2 AIJ建议设计方法<br>2.3.3 NZS3101建议设计方法<br>参考文献<br>第3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试验研究<br>3.1试验概况<br>3.1.1试件模型的选取<br>3.1.2试件设计与制作<br>3.1.3加载装置及量测内容<br>3.2试验方法<br>3.2.1加载制度<br>3.2.2加载程序<br>3.3试验过程及破坏特点<br>3.3.1初裂阶段<br>3.3.2通裂阶段<br>3.3.3极限阶段<br>3.3.4破坏阶段<br>3.4试验结果分析<br>3.4.1滞回曲线<br>3.4.2剪力一剪切变形骨架曲线<br>3.4.3影响因素分析<br>3.4.4特殊配筋构造措施<br>3.4.5刚度退化<br>3.4.6层间变形能力<br>3.4.7节点耗能<br>参考文献<br>第4章  变梁异型节点分类标准与破坏机理研究<br>4.1变梁异型节点分类<br>4.1.1常规节点受力特性<br>4.1.2变梁节点受力特性<br>4.1.3变梁节点分类标准<br>4.1.4变梁节点特性对比<br>4.2变梁异型节点破坏机理<br>4.2.1常规节点破坏机理简述<br>4.2。2变梁节点破坏机理分析<br>4.2.3变梁节点破坏机理应用<br>参考文献<br>第5章变梁异型节点非线性分析<br>5.1概述                    <br>5.2改进斜压场理论<br>5.2.1基本假定<br>5.2.2 MCFT理论简述<br>5.2.3变梁节点计算模型<br>5.2.4试验验证<br>5.2.5常规节点抗剪计算<br>5.3转角软化桁架模型<br>5.3.1基本方程<br>5.3.2 RAsTM的计算过程<br>5.3.3 RASTM的进一步研究<br>5.3.4  RASTM对变梁节点进行抗剪分析<br>5.3.5 RASTM计算结果<br>5.4固角软化桁架模型<br>5.4.1基本方程<br>5.4.2 FASTM求解计算<br>5.4.3 FASTM计算结果<br>5.4.4各种计算结果对比分析<br>5.5 Attaalla模型<br>5.5.1  引言<br>5.5.2节点的剪切变形<br>5.5.3 r-h关系的建立<br>5.5.4节点受力行为<br>5.5.5简化Attaalla模型<br>5.5.6节点尺寸影响<br>5.5.7  Attaalla模型在变梁节点中的应用<br>5.5.8  Attaalla模型在常规节点中的应用<br>5.6软化拉压杆模型<br>5.6.1引言<br>5.6.2软化拉压杆模型<br>5.6.3模型简化<br>5.6.4软化效应近似处理<br>5.6.5拉压杆系数K<br>5.6.6  软化拉压杆模型在变梁节点的应用<br>5.6.7  软化拉压杆模型在常规节点的应用<br>5.7 PantazopoukOU模型<br>5.7.1基本力学性能<br>5.7.2求解过程<br>5.7.3计算结果<br>参考文献<br>第6章  变梁异型节点抗震设计方法及算例分析<br>6.1现行规范设计方法<br>6.1.1研究对象<br>6.1_2节点核心区剪力计算<br>6.1.3节点防止斜压破坏的控制条件<br>6.1.4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br>6.1.5节点核心区构造要求<br>6.2变梁异型节点设计方法<br>6.2.1变梁节点研究对象<br>6.2.2变梁节点剪力计算<br>6.2.3变梁节点截面验算<br>6.2.4变梁节点核心区抗剪强度<br>6.2.5变梁节点核心区构造要求<br>6.3变梁异型节点算例分析<br>6.3.1建筑结构概况及配筋结果<br>6.3.2核心区验算<br>6.3.3建议截面设计方法<br>参考文献<br>附录  国内外混凝土节点研究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