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5389
  • 作      者:
    葛学礼,朱立新,黄世敏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2008(以下简称《规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是我国目前第一本有关村镇建筑抗震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村镇抗震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br>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是由《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2008编制组的主要成员编写的,是以实施《规程》为目的的实施指南。《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围绕《规程》的章节对规程条文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规程》制订的政策、技术背景、抗震基本要求以及场地、地基和基础、砌体结构房屋、木结构房屋、生土结构房屋、石结构房屋的抗震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和展开,并进行了试设计和造价分析,各章后都附有相应的实例进行设计指导。《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的出版会给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直接的指导,对《规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我国村镇的抗震能力提供技术支持。<br>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实施指南》可供基层设计单位(如县设计室)、乡镇施工队和乡镇建设技术人员,以及村镇建筑工匠等在村镇建筑的建造和管理过程中使用,也可供进行村镇建筑抗震防灾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1 村镇建筑抗震<br>    1.1.1 村镇和村镇建筑<br>    (1)村镇<br>    村镇是村庄与乡镇的简称。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度普查资料,全国目前共有40656个乡级行政单位,其中乡15365个,镇19391个;656026个村级组织,其中637011个村。<br>    1984年。民政部在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小城镇应成为农村发展工副业、学习科学文化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基地,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建议对1955年和196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设镇规定进行调整。<br>    民政部拟定的标准经国务院批准,内容如下:<br>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br>    2)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br>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br>    我国的镇分为建制镇和非建制镇两种,建制镇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级别最低的一级城镇,它由国务院民政部负责审批;建制镇的管理模式与一般城市相同,如需进行镇的总体规划,镇域内的基本建设要根据镇的总体规划实施。非建制镇是指没有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不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级别最低的一级城镇,它是由当地县级政府自行审批,个别地区镇政府与乡政府处于同一行政级别,但还是集镇性质。<br>    (2)村镇建筑<br>    我国村镇建筑所采用的结构类型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民俗与传统习惯密切相关,房屋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建筑仍为传统的土木砖石类结构,乡镇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农村中有现代砖混和框架结构建筑。<br>    农村房屋建造,通常是由当地的建筑工匠,根据房主的经济状况和要求,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建造的,一般不经过设计单位设计。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格调基本一致,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
展开
目录
第1章 规程制订的背景<br>1.1 村镇建筑抗震<br>1.1.1 村镇和村镇建筑<br>1.1.2 村镇建筑地震灾害抗震能力现状<br>1.1.3 村镇抗震能力建设已有工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br>1.2 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能力基本对策<br>1.2.1 提高村镇建筑抗震能力的原则与目标<br>1.2.2 提高村镇房屋抗震能力的政策措施<br>1.2.3 制定农村建筑抗震技术标准、开发适于农村建筑抗震新技术<br>1.2.4 提高农村建筑抗震能力的技术措施<br>1.3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标准<br>1.3.1 我国抗震规范体系的发展<br>1.3.2 编制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的意义<br>1.4 规程的任务来源及编制概况<br>1.4.1 规程来源与编制单位<br>1.4.2 规程编制工作概况<br>参考文献<br><br>第2章 规程编制过程中的主要背景工作<br>2.1 村镇震害调研<br>2.1.1 内蒙古村镇抗震防灾能力调研报告<br>2.1.2 新疆巴楚6.8 级地震震害及经验<br>2.1.3 云南大姚6.2 级地震房屋震害及重建抗震措施<br>2.1.4 江西九江一瑞昌5.7 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br>2.1.5 浙江文成4.6 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报告<br>2.1.6 云南宁洱6.4 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br>2.2 村镇建筑抗震性能试验<br>2.2.1 农村木构架承重土坯围护墙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br>2.2.2 土坯承重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br>2.2.3 夯土墙承重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br>2.2.4 云南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典型土坯、土筑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br>2.2.5 村镇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br>2.3 村镇建筑试设计<br>2.3.1 单层砖木房屋试设计<br>2.3.2 两层砌体房屋试设计<br>2.3.3 单层石结构房屋试设计<br>2.3.4 单层土坯墙房屋试设计<br>2.3.5 单层夯土墙房屋试设计<br><br>第3章 规程基本内容<br>3.1 规程编制原则和设防目标<br>3.1.1 规程的编制原则<br>3.1.2 规程的设防目标<br>3.2 规程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br>3.2.1 规程的适用范围<br>3.2.2 规程的适用对象<br>3.3 规程主要内容<br>3.3.1 规程的构成及各章 节内容<br>3.3.2 村镇建筑主要抗震措施<br>3.4 村镇建筑抗震的基本概念<br>3.4.1 总则中的强制性条文<br>3.4.2 术语和符号<br><br>第4章 村镇建筑抗震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br>4.1 村镇房屋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的要求<br>4.1.1 建筑设计原则<br>4.1.2 结构体系要求<br>4.2 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br>4.2.1 楼、屋盖构件的支承和连接<br>4.2.2 易倒塌构件<br>4.2.3 门窗洞口的有关构造要求<br>4.2.4 屋盖的有关构造要求<br>4.3 结构材料和施工要求<br>4.3.1 结构材料<br>4.3.2 施工要求<br>4.4 楼屋盖<br>4.4.1 木楼、屋盖<br>4.4.2 预制楼屋盖<br>4.5 结构设计中的有关要求<br>4.5.1 层数和高度限制<br>4.5.2 局部尺寸限值<br>4.5.3 墙体承重房屋的结构体系<br>4.6 结构抗震承载力设计方法<br>4.6.1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及水平地震剪力的计算<br>4.6.2 材料强度值的确定<br>4.6.3 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极限承载力验算方法<br>4.6.4 抗震承载力设计计算结果的表达方式<br>4.7 过梁设计计算方法<br>4.7.1 荷载的计算<br>4.7.2 钢筋砖(石)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br>4.7.3 木过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br>参考文献<br><br>第5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br>5.1 建筑场地的选择<br>5.1.1 建筑场地的划分<br>5.1.2 建筑场地的选择<br>5.2 地基和基础<br>5.2.1 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br>5.2.2 不良地基的处理<br>5.2.3 基础埋深、基础墙高度及防潮层的一般要求<br>5.2.4 石砌基础的要求<br>5.2.5 实心砖和灰土(三合土)基础的要求<br>5.2.6 用于生土墙下各种材料基础的要求<br>5.2.7 用于砖墙下石基础的要求<br>5.2.8 木结构房屋柱脚的构造要求<br>参考文献<br><br>第6章 砌体结构房屋<br>6.1 村镇砌体结构房屋概述<br>6.1.1 村镇常见砌体结构房屋<br>6.1.2 规程中砌体结构房屋<br>6.2 砌体结构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br>6.2.1 层数和高度的限制<br>6.2.2 抗震横墙间距和局部尺寸限值<br>6.2.3 结构体系<br>6.2.4 承重墙体的厚度<br>6.2.5 屋架、梁支承部位的加强<br>6.3 抗震构造措施<br>6.3 ,1配筋砖圈梁的设置和构造<br>6.3.2 墙体的整体性连接<br>6.3.3 门窗过梁<br>6.3.4 木楼、屋盖的抗震构造措施<br>6.3.5 空斗墙体有关要求<br>6.3.6 小砌块墙体有关要求<br>6.3.7 预应力圆孔板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br>6.3.8 其他构造措施<br>6.4 施工要求<br>6.5 砌体结构房屋设计实例<br>6.5.1 单层砖木房屋试设计<br>6.5.2 两层砌体房屋试设计<br>6.6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曰限值<br>参考文献<br><br>第7章 木结构房屋<br>7.1 村镇木结构房屋概述<br>7.1.1 村镇常见木结构房屋<br>7.1.2 规程中的木结构房屋<br>7.2 木结构房屋设计的一般规定<br>7.2.1 层数和高度的限制<br>7.2.2 抗震横墙间距和局部尺寸限值<br>7.2.3 屋盖系统的一般要求<br>7.2.4 围护墙与木柱的一般要求<br>7.2.5 加强整体性的措施<br>7.2.6 墙体设计要点<br>7.2.7 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及结构布置一般原则<br>7.2.8 材料的要求<br>7.2.9 村镇房屋设计基准期的确定<br>7.3 抗震构造措施<br>7.3.1 柱脚的连接<br>7.3.2 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及木圈梁的设置和构造<br>7.3.3 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木圈梁及墙体与柱的连接<br>7.3.4 内隔墙墙顶与屋盖的连接<br>7.3.5 墙揽的设置与构造<br>7.3.6 穿斗木构架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br>7.3.7 三角形木屋架抗震构造措施<br>……<br>第8章 生土结构房屋<br>第9章 石结构房屋<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