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吃贯中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401538
  • 作      者:
    杜莉著
  • 出 版 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杜莉,四川井研人。现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食文化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自1987年以来,撰写出版《中国饮食诗文大典》《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中国川菜》《巴蜀饮食文化纵横》《中国烹饪学概论》等15部著作,并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对于红茶的创造之美,谣方AW谓不遗余力。不仅选择单一品种的茶叶,还选择多个品种合成的混合茶,又称调制茶。如英国著名的伯爵茶,就是以中国红茶为主、印度红茶为辅,再加上佛手柑精油熏制而成的。
    通常而言,相对贫瘠的土壤和适当地限制产量,是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因为形成葡萄酒品质的精华大多存在予深层土壤的矿物质中,只有生长在相对贫瘠土壤中的葡萄树才能有优质果实。
    中国菜点造型上注重塑造艺术形象,使菜肴产生意境美。西方菜点则通过点、线、面、体构成规则的几何图案形画面,使菜肴具有形式美。
展开
精彩书摘
    中西烹饪的发展轨迹
    烹饪历史是饮食烹饪文化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征服自然、适应自然以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烹饪历史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明证。
    中国烹饪的平衡发展
    在中国,饮食烹饪历史的大一统式、较平衡的发展格局具体表现为:南北菜点都在陶烹阶段的周朝出现明显地区特征;全国各主要地方风味流派大多在铁烹阶段,经过汉魏南北朝的雏形、唐宋的快速发展到明清时形成稳定格局。
    早在周朝时期,作为中原及北方名食代表的周代八珍和作为中南风味代表的楚宫名食,在用料、调味上已表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开始了中国烹饪上南北地区风味的分野。到汉魏南北朝时期,区域性地方风味食品的区别更加明显,南北各主要地方风味流派先后出现雏形。进入唐宋时期,各地的饮食烹饪快速而均衡地发展,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在两宋的京城已经有了北食、南食和川食等地方风味流派的名称和区别。到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中晚期,东西南北各地的烹饪技术全面提高,加上长期受地理、气候、物产、习俗等因素差异的持续影响,主要地方风味形成稳定的格局。清末徐珂在《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指出:“肴馔之有特色者,为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即南京)、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在中国众多的地方风味流派中,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川、鲁、粤、苏等四大风味流派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轨迹发展而成的。
    西方烹饪的板块移动
    西餐主要是由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风味流派构成的,但这些风味流派的形成和兴盛时间不同,使西餐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高峰,这也是西方饮食烹饪历史的板块移动式、不平衡发展格局的具体表现。
展开
目录
美食无国界(代序)
历史篇
中西烹饪的发展轨迹
西方烹饪摇篮古希腊
意大利烹饪寻幽
法国烹饪探秘
英美烹饪解析
中国四大风味流派追踪

肴馔篇
用料的节约与环保钳
刀的故事
Sauce与调味汁彤
铁锅与煎盘
烹调中的“魔术师”
迎面而来刀
画饼充饥的联想

饮品篇
杯中丹青各有所爱
茶饮养生古韵存
咖啡奇缘
酒中情思
化平凡为神奇
液体面包
酒仙与酒神

食俗篇
筷子遇上刀叉
座位的学问
生日里的祝愿
婚姻大事
回家的节日
“欢乐节”:元宵节与狂欢节

科学艺术篇
关于土豆与牛肉
米面的角色
艺术与几何
美味的升华
以乐侑食瓣
生活驿站
筵席ABC砌;

论说篇
吃喝出来的文学
苹果的功过
宗教典籍与饮食
语言中的吃
烹坛武与文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