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采摘季节是清明前后,对这种细嫩炒青绿茶,茶农们一般都是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一斤碧螺春要用四五万个嫩芽制成,每个嫩芽又要拣去“裤子瓣”,成一旗一枪的嫩尖,状如雀舌。一个人采半天茶,还须挑拣半天才能完成。但一到“谷雨”季节,茶芽生长得特别快,就改为白天整日采茶,夜里拣剔与炒制了,这段时间也是茶乡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采摘碧螺春茶有“七不采”的风俗,即虫咬的不采,风刮伤的不采,叶芽过长的不采,有锈斑的不采,没有茶芯的不采,染有鸟屎的不采,小茶树不采。在这一风俗中透露的是茶农的高风亮节。采茶女采摘完茶后,还要连夜拣茶,这是一道费时费神的工序。有时采茶到天黑回家,几万朵嫩芽还需要一一拣剔。特别是头朝新茶,纤细得比指甲瓣还要小,拣剔的功夫就更细致了。这时,亲眷朋友都会主动上门来帮忙拣茶。白天,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婶大妈戴上老花镜,端一只长盘,盘内放上毛茶叶,携一只小板凳,三五成群坐在门前橘林里,边拣茶,边谈山海经。随着气候渐热,到了后期,茶芽长成叶片,这时拣茶就不是一旗一枪了,而是需要把叶片撕成若干小瓣,称为“撕叶”。虽说没有芽芯,但也能蜷曲似螺。过了“立夏”,茶叶质地变硬,嫩叶长成橘叶般大,采后用刀切小,就只能制作炒青茶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