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733177
  • 作      者:
    沈平,黄昆仑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国际转基因生物实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对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及其标准化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我国以及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动物试验的研究、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建立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这将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信息以及标准化进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共享平台。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检测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时,认为在采取个案分析原则的基础上,应考虑如下内容:
    (1)判断标准
    ①使用的抗生素是否是人类治疗疾病的重要抗生素;②是否经常使用;③是否口服;④在治疗中是否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⑤在细菌菌群中所呈现的对抗生素的抗性水平状况如何;⑥在选择压力存在时是否会发生转化。
    (2)抗生素抗性基因所编码的酶在消化时对人体产生的直接效应
    包括该产物是否是毒性物质、是否是过敏原或诱导其他过敏原的产生、是否具有使口服抗生素失去疗效的潜在作用。
    (3)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入肠道上皮细胞肠道微生物的潜在可能性
    目前认为人们在食用食品后,大部分DNA经过胃肠道的核酸酶消化后,已成为戊糖、嘌呤和嘧啶碱基。即使有极少部分较大片段的DNA,在没有选择压力的环境中,在不存在感受态的受体细胞,在没有大于20kb的同源区的情况下,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入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是极小的。加之上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周期短,这种转移更是微乎其微了。
展开
目录
1 概述
1.1 全球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与趋势
1.2 我国转基因生物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问题的由来
1.4 转基因生物带来的食用安全风险及安全检测的必要性
1.5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与检测标准化的必要性

2 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他组织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
2.1 食品法典委员会
2.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
2.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4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
2.5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2.6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
2.7 国际遗传工程与技术中心
2.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2.9 八国政府首脑会议
2.10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化的发展进程

3 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标准化
3.1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模式,
3.2 欧盟
3.3 美国
3.4 日本
3.5 澳大利亚
3.6 巴西
3.7 韩国
3.8 阿根廷
3.9 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标准化的特点

4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4.1 营养学检测
4.2 毒理学检测
4.3 过敏性检测
4.4 非期望效应分析
4.5 抗生素标记基因的安全分析
4.6 加工过程对安全性的影响
4.7 转基因食品对有毒物质的富集能力检测
4.8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5 国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动物实验研究
5.1 动物实验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中的地位
5.2 大型禽畜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
5.3 小型啮齿类动物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
5.4 用动物实验检测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6 我国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标准化现状与趋势
6.1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概况
6.2 标准化现状与问题
6.3 建议对策

7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建立
7.1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数据库概述
7.2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检测数据库的内容
7.3 国外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数据库建设概况
7.4 国内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数据库建设概况
7.5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数据库建设展望

8 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检测案例分析
8.1 外源蛋白急性毒性检测
8.2 外源蛋白过敏性生物信息学分析
8.3 外源蛋白模拟胃肠道消化检测
8.4 大鼠90天亚慢性毒性
8.5 大鼠营养利用率检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