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镁质及镁基耐火材料的起源和发展
早在1868年,卡伦(12aron)就对镁质耐火砖的制造方法作了介绍,1880-1882年,奥地利则采用斯蒂尔(Styrian)菱镁矿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镁砖。从此以后,镁砖的应用便迅速增加。1900-1930年,镁砖已广泛应用于转炉、平炉、混铁炉和水泥窑上。20世纪30年代后期从海水、盐湖等人工提取MgO制造镁砖也开始实施了。那时,镁质耐火材料虽然解决了当时冶金的迫切问题,但由于它们对温度急变十分敏感,因而不能在突出的部位使用。否则易于产生剥落,导致过快损坏。此外,那时镁砖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长时间在高温下收缩大,往往导致事故发生。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由于需要提高氧气转炉炉衬寿命(当时转炉炼钢已占较大比例),研制镁砖的改良品种便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此外,由于冶炼条件的强化,操作温度达到1800~1900~C,认为只有镁质或者镁基耐火材料才能与之相适应。
虽然认为提高耐火材料抗侵蚀性的一个十分普遍的方法是降低耐火材料的气孔率,特别是显气孔率,以便阻止熔渣向耐火材料内部的气孔中渗透。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过程历来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谋取材料最大密度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通过选用最理想的颗粒组成、提高成型压力和烧成温度(对于烧成耐火制品)或通过优化颗粒分布(PSD),正确选用结合系统以及超细粉的应用等(对于耐火浇注料),以便能使材料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从而达到限制熔渣向耐火材料内部的气孔中渗透和减少有害介质与耐火材料表面反应之目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