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32359
  • 作      者:
    夏素霞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网络协议、局域网知识和组网实践、网络互连技术与设备、广域网的基础知识、接入网的基本概念、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管理、路由与交换设备的应用等,在每一章节中,根据理论知识,设计实践内容,力求合理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技能。<br>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注重网络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力求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大网络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网络资源共享是指通过连在网络上的工作站(个人计算机)使用户(通常根据需要被授予适当的使用权)可以使用网络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br>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计算机的群体,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它们之间是互连的,即它们之间能彼此交换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网络环境实现计算机相互之间的通信和系统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br>    所谓自治是指每台计算机的工作是独立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能干预其他计算机的工作(例如,启动、关闭或控制其运行等),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关系。<br>    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够提供信息和服务能力的计算机是网络的资源,而索取信息和请求服务的计算机则是网络的用户。由于网络资源与网络用户之间的连接方式、服务类型及连接范围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结构及网络系统。<br>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用户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希望共享网内的计算机系统资源,又希望调用网内的几个计算机系统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就要求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像使用自己的主机系统资源一样方便。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除了要有可靠、有效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外,还要制定一套全网一致遵守的通信规则及用来控制、协调资源共享的网络操作系统。<br>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3个方面:<br>    (1)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br>    (2)软件资源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型数据库,可以使用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发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资源的重复存储,也便于集中管理。<br>    (3)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br>1.1 计算机网络概述<br>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br>1.2.1 按地域范围分类<br>1.2.2 按拓扑结构分类<br>1.2.3 按交换技术分类<br>1.2.4 其他分类方式<br>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br>1.4 网络拓扑结构<br>本章小结<br>习题<br><br>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br>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br>2.2 信息编码技术<br>2.3 通信方式及传输媒体<br>2.3.1 通信方式<br>2.3.2 网络传输介质<br>2.4.多路复用技术<br>2.4.1 频分多路复用<br>2.4.2 时分多路复用<br>2.4.3 波分多路复用<br>2.5 数据交换技术<br>2.6 差错控制<br>2.6.1 差错原因与类型<br>2.6.2 差错控制的作用与机制<br>2.6.3 常见的检错码<br>2.7 通信网简介<br>2.8 本章实验<br>本章小结<br>习题<br><br>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br>3.1 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br>3.1.1 分层原理及相关概念<br>3.1.2 网络服务<br>3.1.3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br>3.2 OSI参考模型<br>3.2.1 OSI/RM模型的分层结构<br>3.2.2 OSI/RM模型中的数据封包与解封<br>3.3 物理层<br>3.3.1 物理层的功能及特性<br>3.3.2 物理层协议实例——RS-232C<br>3.3.3 调制解调器<br>3.4.数据链路层<br>3.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其提供的服务<br>3.4.2 差错控制<br>3.4.3 流量控制<br>3.4.4 数据链路层协议<br>3.5 网络层<br>3.5.1 网络层的功能及其提供的服务<br>3.5.2 路由选择<br>3.5.3 拥塞控制<br>3.5.4.流量控制<br>3.5.5 X.2 5协议<br>3.6 传输层<br>3.6.1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和服务<br>3.6.2 传输层协议的分类及实现机制<br>3.6.3 端到端通信中的相关概念<br>3.7 高层协议<br>3.7.1 会话层<br>3.7.2 表示层<br>3.7.3 应用层<br>3.8 TCP/IP体系结构<br>3.8.1 TCP/IP中的相关概念<br>3.8.2 TCP/IP简介<br>3.8.3 TCP/IP协议体系的数据封装与拆封<br>3.8.4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br>本章小结<br>习题<br><br>第4章 网络通信协议<br>4.1 IP<br>4.1.1 IP数据报格式和IP的工作原理<br>4.1.2 IP地址和子网掩码<br>4.1.3 IP路由<br>4.2 TCP和UDP<br>4.2.1 TCP<br>4.2.2 UDP<br>4.3 应用层协议<br>4.3.1 DNS域名系统<br>4.3.2 FTP<br>4.3.3 Telnet<br>4.3.4 SMTP<br>4.3.5 TFTP<br>4.3.6 HTTP<br>4.3.7 POP3<br>4.4 路由协议<br>4.4.1 路由概述<br>4.4.2 因特网的路由结构<br>4.4.3 路由协议<br>4.4.4 路由算法<br>4.5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br>4.5.1 IPv6的特点<br>4.5.2 IPv6的数据报格式<br>4.5.3 IPv6的地址空间<br>4.5.4 从IPv4向IPv6过渡<br>4.5.5 IPv6的应用前景<br>4.6 本章实验<br>本章小结<br>习题<br><br>第5章 计算机局域网<br>5.1 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br>5.1.1 介质访问控制<br>5.1.2 IEEE802标准概述<br>5.2 IEEE802.2 标准的LLC层规范<br>5.3 IEEE802.3 标准<br>5.4 IEEE802.4 标准<br>5.5 IEEE802.5 标准<br>5.6 高速局域网<br>5.6.1 快速局域网<br>5.6.2 吉比特以太网<br>5.6.3 10吉比特以太网<br>5.7 虚拟局域网<br>5.8 无线局域网<br>5.8.1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br>5.8.2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br>5.8.3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要求<br>5.8.4 无线局域网的扩频技术<br>5.8.5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br>5.9 组建局域网<br>5.1 0本章实验<br>本章小结<br>习题<br><br>第6章 网络互连<br>6.1 网络互连概述<br>6.1.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br>6.1.2 网络互连的要点<br>6.1.3 网络互连类型<br>6.1.4 网络互连层次<br>6.2 网络互连设备<br>6.2.1 网络适配器<br>6.2.2 中继器和集线器<br>6.2.3 网桥<br>6.2.4 二层交换机<br>6.2.5 路由器<br>6.2.6 三层交换机<br>6.2.7 网关<br>6.2.8 应用案例<br>6.3 虚拟局域网技术<br>6.3.1 虚拟局域网概述<br>6.3.2 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技术<br>6.3.3 VLAN间的互连<br>6.3.4 IEEE802.10协议<br>6.4.冗余链路和链路聚合<br>6.4.1 冗余链路<br>6.4.2 生成树协议<br>6.4.3 STP和RSTP的比较<br>6.4.4 链路聚合<br>6.5 广域网<br>6.5.1 广域网概述<br>6.5.2 广域网的特点<br>6.5.3 广域网协议<br>6.5.4 广域网的数据交换方式<br>……<br>第7章 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与应用<br>第8章 路由与交换设备应用<br>第9章 网络系统综合应用<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