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量网络存储系统原理与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59641
  • 作      者:
    曹强[等]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的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海量网络存储系统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以实例的方式细致描述存储系统的研究手段、实现方式和整体思路。全书整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存储系统整体上高度分析了存储系统的层次性物理与逻辑结构、各种标准存储接口、存取路径及其常用的设计评价原则和方法;其次,从设备、单节点系统和大规模存储系统三个层次分别讨论基本原理和概念、当前的国内外状况、设计和评价方法,然后给出详细的设计实例;最后,针对海量存储系统中的实际功能需求讨论了若干关键问题,包括海量存储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存取安全和连续数据保护等,在每个专题中给出一些具体的设计优化和实现方案的例子。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具体来说,文件为用户提供一个高层抽象,数据块提供快速、可扩展的数据访问途径,使数据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之问安全地共享,但必须经过文件服务器进行I/O认证和元数据管理,其性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对象具有文件和数据块两种技术的优点,对象是存储的原子单位,可以直接访问存储设备的对象而不需要另外的服务器,从而得到性能优势;同时访问对象的应用也要通过必要的元数据,容易实现对象的跨平台访问。对象存储在接口、属性、安全性和智能性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br>    OSD的接口与文件系统非常类似。已经证明文件接口是易于理解和标准化(CIFS和NFS)的,便于不同平台之间的共享。传统的文件系统可以分为两部分:用户部分和存储部分。用户部分负责向用户应用程序提供一些逻辑的数据结构,存储部分负责物理磁盘上具体数据块的组织。在对象的存储中,文件系统中的用户组件部分基本保持不变,而将文件系统中的存储组件部分下移到智能存储设备,于是用户对于存储设备的访问接口由传统的块接口变为对象接口,这一概念如图4-7所示。该接口也易于扩充,通过针对应用的方法来处理对象的数据。对象存储将存储管理下放给对象存储设备。
展开
目录
第1章  存储系统设计原理<br>1.1  应用需求<br>1.1.1  数据量增长<br>1.1.2  数据的价值<br>1.2  计算机存储系统<br>1.2.1  计算机存储系统概述<br>1.2.2  存储结构的发展<br>1.3  评价指标和功能需求<br>1.3.1  评价指标<br>1.3.2  功能需求<br>1.3.3  典型系统<br>1.4  存取路径和接口<br>1.4.1  存取接口<br>1.4.2  存取路径<br>1.5  存储空间组织和管理<br>1.5.1  存储空间的基本概念<br>1.5.2  存储空间和主机的关系<br>1.5.3  存储空间的合并<br>1.5.4  存储空间的可用性<br>1.5.5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br>1.5.6  存储虚拟化<br>1.6  设计方法<br>1.6.1  测试方法<br>1.6.2  系统仿真<br>1.6.3  优化方法<br>1.7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2章  基本存储设备<br>2.1  磁盘<br>2.1.1  发展历史<br>2.1.2  原理和结构<br>2.1.3  数据布局和接口<br>2.1.4  存取特性<br>2.1.5  磁盘调度<br>2.2  固态盘<br>2.2.1  原理和结构<br>2.2.2  存取特性<br>2.2.3  软件系统<br>2.3  磁带<br>2.3.1  原理和结构<br>2.3.2  存取特性<br>2.3.3  磁带库系统优化技术<br>2.4  光盘<br>2.4.1  原理和结构<br>2.4.2  存取特性<br>2.5  其他存储机制和设备<br>2.5.1  体全息光盘<br>2.5.2  相变存储器<br>2.5.3  MEMS设备<br>2.6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3章  磁盘阵列<br>3.1  基本原理<br>3.1.1  RAID级别<br>3.1.2  RAID实现方式<br>3.1.3  RAID快照技术<br>3.2  RAID系统设计<br>3.2.1  RAID控制器硬件设计<br>3.2.2  RAID核心控制软件<br>3.3  磁盘阵列系统性能评价<br>3.3.1  磁盘阵列硬件瓶颈分析<br>3.3.2  PCI传输瓶颈及优化<br>3.3.3  内存访问瓶颈及优化<br>3.3.4  CPU运算瓶颈及优化<br>3.3.5  硬件性能评估结论<br>3.4  磁盘阵列在线扩容技术<br>3.4.1  磁盘阵列扩容的一般实现过程<br>3.4.2  扩容过程中数据迁移的研究<br>3.4.3  基于控制理论的分组分区迁移策略<br>3.5  多协议磁盘阵列技术<br>3.5.1  外存储设备接口协议<br>3.5.2  存储整合<br>3.5.3  多协议磁盘阵列系统结构<br>3.6  磁盘阵列预警技术<br>3.6.1  当前应用需求现状<br>3.6.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br>3.6.3  基于安全预警技术的RAID系统设计<br>3.7  当前阵列的研究热点<br>3.7.1  绿色存储简介<br>3.7.2  阵列级节能技术<br>3.8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4章  对象存储系统研究<br>4.1  引言<br>4.1.1  对象存储技术产生的背景<br>4.1.2  常用网络存储系统<br>4.1.3  对象存储带来的变化<br>4.1.4  对象存储的研究内容<br>4.2  对象存储设备的指令集<br>4.2.1  SCSI命令集的扩展<br>4.2.2  OSDT10的属性页<br>4.2.3  属性列表<br>4.2.4  对象扩展属性页<br>4.3  对象存储文件系统<br>4.3.1  分布式文件系统<br>4.3.2  对象文件系统的设计思路<br>4.3.3  采用OSD的对象文件系统<br>4.4  存储服务质量<br>4.4.1  存储服务质量的研究意义<br>4.4.2  QoS系统结构<br>4.4.3  QoSS的实施要素<br>4.4.4  面向QoSS的属性管理模型AM-M<br>4.4.5  基于属性管理的流媒体QoS保证<br>4.5  一种基于属性控制的对象存储文件系统<br>4.5.1  对象热度扩展属性页<br>4.5.2  文件系统设计<br>4.5.3  基于属性管理的应用原型总体设计<br>4.5.4  应用原型客户端的设计<br>4.5.5  应用原型存储端的设计<br>4.5.6  性能评估与分析<br>4.6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5章  大规模网络存储系统<br>5.1  概述<br>5.1.1  存储域<br>5.1.2  存储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需要<br>5.1.3  基于网络的文件系统<br>5.2  典型分布式文件系统<br>5.2.1  PVFS<br>5.2.2  Lustre文件系统<br>5.2.3  Panasas文件系统<br>5.2.4  GPFS<br>5.2.5  GoogleFS<br>5.2.6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br>5.2.7  分布式文件系统评价<br>5.3  DNFS系统设计与实现<br>5.3.1  DNFS系统结构<br>5.3.2  DNFS实现方法<br>5.3.3  测试与分析<br>5.4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6章  可靠性和可用性研究<br>6.1  可靠性概述<br>6.1.1  背景<br>6.1.2  可靠性和可用性<br>6.2  容错机制<br>6.2.1  容错机制的分类<br>6.2.2  容错机制的层次分析<br>6.3  可靠性研究<br>6.3.1  磁盘失效数据<br>6.3.2  磁盘阵列的可靠性结构和模型<br>6.3.3  集群存储系统的可靠性结构和模型<br>6.3.4  Monte Carlo法模拟系统运行<br>6.4  集群存储系统的容错机制<br>6.4.1  集群存储系统容错一<br>6.4.2  纠删码的选择<br>6.4.3  LDPC编码<br>6.4.4  系统实现<br>6.4.5  性能评估<br>6.5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7章  存储安全性研究<br>7.1  引言<br>7.2  存储安全研究现状<br>7.2.1  现有原型系统<br>7.2.2  现有研究的分析<br>7.2.3  存储安全研究范畴<br>7.3  存储安全的一般性原理<br>7.3.1  怎样研究网络存储安全<br>7.3.2  存储安全的三大特征<br>7.3.3  安全存储数据通道<br>7.3.4  服务独立的存储安全服务模型<br>7.3.5  安全访问协议<br>7.4  典型存储安全案例研究<br>7.4.1  存储设备的安全性<br>7.4.2  常用存储系统的安全性<br>7.4.3  对象存储安全性研究<br>7.4.4  大规模存储系统及其安全性<br>7.5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8章  连续数据保护<br>8.1  连续数据保护技术<br>8.1.1  数据恢复的技术指标<br>8.1.2  数据恢复级别<br>8.2  ST-CDP机制<br>8.2.1  当前CDP机制存在的问题<br>8.2.2  数据记录<br>8.2.3  数据恢复<br>8.3  量化分析模型<br>8.4  机制实现<br>8.4.1  系统架构<br>8.4.2  机制实现的相关问题<br>8.4.3  工作流程<br>8.4.4  设计方法改进<br>8.5  实验分析<br>8.5.1  测试环境设置<br>8.5.2  测试结果与分析<br>8.6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第9章  网络存储备份系统<br>9.1  复制和镜像技术<br>9.2  备份系统概述<br>9.3  备份系统基本结构<br>9.4  典型网络备份系统的设计<br>9.4.1  网络备份系统的结构与业务逻辑<br>9.4.2  网络备份系统的软件设计<br>9.4.3  网络备份系统性能测试<br>9.5  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附录  存储安全的相关术语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