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3111731
  • 作      者:
    杜春立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对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参照美国CompTIA制订的行业需求标准,为读者参加CompTIANTE网络技术工程师认证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准备;《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融合了一线教师长期教学实践及企顺网管专家的丰富实践经验,在帮助读者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经验知识,可以帮助读者迅速适应网络相关职业的需要。
    《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分为网络概述、网络协议、网络介质、网络互连、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网络防范7章,全面覆盖了网络基本概念、网络架构、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到网络安全的完整网络知识体系。《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参照美国CompTIA制定的行业需求标准,适合作CompTIANTE网络技术工程师认证的培训用书,同时也可作为技能培训学校计算机网络类教材。
展开
内容介绍
    《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对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参照美国计算机行业协会CompTIA制订的行业需求标准,为读者参加CompTIANTE网络技术工程师认证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准备。
    《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分为7章,从网络概述、网络协议、网络介质、网络互连、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网络防范等方面对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进行了阐述。《网络技术原理与应用》包含了大量围绕考纲的模拟试题和实战练习。
展开
精彩书摘
    3.增加可靠性
    在一个系统内,单个部件或计算机的暂时失效必须通过替换资源的办法来维持系统的继续运行。但在计算机网络中,每种资源(尤其是程序和数据)可以存放在多个地点,而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访问网内的某个资源,从而避免了单点失效对用户产生的影响。
    4.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单机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且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时差),计算机之间的忙闲程度是不均匀的。从理论上讲,在同一网内的多台计算机可通过协同操作和并行处理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并使网内各计算机负载均衡。
    纵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通信技术的发展
    在电气时代到来之前,还不具备发展远程通信的先决条件,所以通信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1844年电报的发明以及1876年电话的出现,开启了近代电信事业,为人们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广泛使用的是电磁技术。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电子技术被广泛用于通信领域。微波传输、大西洋电话电缆以及1960年美国海军首次使用命名为“月亮”的卫星进行远距离通信,标志着远程通信事业的开始。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问世,但当时计算机的数量非常少,且非常昂贵。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大都采用批处理方式,用户使用计算机首先要将程序和数据制成纸带或卡片,再送到计算中心进行处理。1954.年,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收发器(Transceiver)的终端,首次实现了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到远地的计算机。此后,电子打字机也作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相连,用户可以在远地的电子打字机上输入自己的程序,而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可以传送到远地的电子打字机上并打印出来,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型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当初的计算机是为批处理而设计的,因此当计算机和远程终端相连时,必须在计算机上增加一个接口。这样就出现了如图1-1所示的线路控制器(Line Controller)。图中的调制解调器M是必需的,因为电话线路本来是为传送模拟话音而设计的。
展开
目录
第1章 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3 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网络技术术语
1.4.1 实体、系统、网络
1.4.2 协议、服务、接口
1.4.3 介质、电路、链路、数据链路
1.4.4 结点、主机、客户端、服务器
1.4.5 频率、带宽、数据率
1.4.6 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
1.4.7 波特率和比特率
1.4.8 信道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习题

第2章 网络协议
2.1 网络标准与模型
2.1.1 网络标准
2.1.2 标准化组织
2.1.3 ISO模型
2.1.4 TCP/IP模型
2.1.5 TCP/IP与OSI层次结构的对应关系
2.1.6 IP地址与子网分配
2.2 TCP/IP协议簇及应用
2.2.1 IP数据包封装
2.2.2 IP协议
2.2.3 TCP协议
2.2.4 UDP协议
2.2.5 ICMP协议
2.2.6 ARP与RARP协议
2.2.7 DNS工作机制
2.2.8 DHCP工作机制
2.2.9 HTTP工作机制
2.2.10 FTP工作机制
2.2.11 Telnet工作机制
2.2.1 2E.mail工作机制(SMTP/POP3/IMAP)
习题二

第3章 网络介质
3.1 以太网技术
3.1.1 以太网概述
3.1.2 访问介质控制
3.1.3 快速以太网技术
3.1.4 千兆以太网技术
3.2 五类线缆特性与施工技术
3.2.1 压线钳
3.2.2 直通线与交叉线
3.2.3 制作网线
3.2.4 网线简单测试
3.3 六类线缆特性与施工技术
3.3.1 屏蔽线缆布放与端接技术
3.3.2 高级测试参数
3.4 光纤
3.4.1 光纤知识
3.4.2 光纤施工技术
3.4.3 光纤测试
3.5 无线网络
3.5.1 无线局域网的类型
3.5.2 无线传输技术
3.5.3 WLAN的架构
习题三

第4章 网络互连
4.1 局域网络互连
4.1.1 网卡
4.1.2 Hub
4.1.3 交换机
4.1.4 连通网络
4.1.5 无线AP
4.2 远程访问服务
4.2.1 概述
4.2.2 拨号连接到远程访问服务器
4.3 Internet接入
4.3.1 Internet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4.3.2 :Internet应用
4.3.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4.3.4 共享上网的实现方法简介
4.3.5 路由器及路由的概念
4.3.6 ADSL接入Internet
4.3.7 宽带路由器配置
习题四

第5章 网络应用
5.1 常用的网络分析命令与工具
5.1.1 Ipconfig命令
5.1.2 网络连通测试命令Ping
5.1.3 Tracert命令
5.1.4 NSlookup命令
5.1.5 Netstat命令详解
5.1.6 Nbtstat命令详解
5.1.7 ARP命令详解
5.1.8 常用的协议分析工具(Ethereal)
5.2 网络应用
5.2.1 IP配置与管理
5.2.2 文件共享
5.2.3 打印机共享
5.3 定义和实施组策略
5.3.1 组策略的管理方法
5.3.2 利用组策略进行软件设置
5.3.3 利用组策略进行Windows设置
5.3.4 利用管理模板进行组策略的设置
习题五

第六章 信息安全
6.1 信息保密与安全
6.1.1 密码学理论
6.1.2 密码学应用基础
6.1.3 密钥交换原理
6.1.4 基于密钥系统的数据传输
6.1.5 网络安全策略
6.2 虚拟专用网络(VPN)
习题六

第7章 网络防范
7.1 网络攻击与防范
7.1.1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7.1.2 常见的黑客工具
7.1.3 基本防范方法
7.2 网关级防病毒
7.2.1 网关级防病毒软件技术
7.2.2 网关级防病毒软件配置
7.3 企业级防火墙
7.3.1 企业级防火墙技术
7.3.2 企业级防火墙配置
7.4 ISA
7.4.1 ISA的安装及验证
7.4.2 网页缓存
7.4.3 ISA Server客户端
7.4.4 ISA典型配置
7.5 漏洞扫描技术
习题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