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儒家资本主义“儒家资本主义”这个名词似乎有点怪异,是否真有其事学者众说纷纭。从历史的考察来看,事实是,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两个转型。第一个转型是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这个转型从清末改良主义运动时期开始,通过兴实业的过程,在外来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形成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国工业的真正发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八十年代已经初具规模,九十年代更是有大规模的发展。但是九十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所谓“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实际上是工业经济与新经济的关系。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两个转型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那么现代新儒家所谓的“儒家资本主义”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针对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征,是指中国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总称和概括。“儒家资本主义”的概念乃是由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对现代新儒学思想持认同态度的海外学者首先提出来的,如米切欧·莫里西认为,正是“儒家价值观念决定了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确立”。“西方社会中,道德上的个人主义与经济个人主义无意识地结合在一起,而日本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则会导致‘儒家资本主义社会”’。弗兰克·吉伯尼所著《设计中的奇迹》中认为,古老的儒家劳动道德传统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他提出日本是“儒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另外,日本森岛道雄教授1975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讲学时,也曾就儒家资本主义的集体主义特性问题做过学理的和历史的阐释。
由于“儒家资本主义”的提法非常切合当代海外新儒家即新儒家第三代的思想实际和理想追求,因而一经提出,即为之所肯认和接受。在他们看来,工业东亚的崛起,毋宁就是对西方著名思想家马克思·韦伯理论的一种挑战。马克思·韦伯通过对儒教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历史考察而写成的《儒教与道教》一书所得出的结论是,儒教过于重视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和人身依附的思想,正是阻碍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首要因素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