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学经典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6941
  • 作      者:
    谭平, 万平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谭平,1961年生,成都大学教授,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四十五篇,其中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社科信息集粹》、《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复印或摘录。在《读书》、《南方周末》刊物和报纸上也发表过学术文章。已出版专著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一部。
    万平,1954年生,文学硕士,成都大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全国苏轼研究会、中国古典美学学会会员。主研、参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六项,获得过省部级奖四项。出版专著、教材、辞书等十余部,在《北方论菇丛》、《中华文化论坛》、《文史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所谓国学,原则上是指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文化。环顾世界,包含国学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未曾中断,并最终形成为一套完整体系的文化。这是一个奇迹,应该倍加珍惜。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积累与创造,更是历代一批批具备深邃敏锐识见、渊博厚实学养的贤哲,在漫长历史播迁中,以立意高远、构架宏伟、体裁多样、数量浩瀚的学术著作,一砖一石地逐渐砌建而成的。这些以经、史、子、集分类的鸿篇巨著,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儒家资本主义“儒家资本主义”这个名词似乎有点怪异,是否真有其事学者众说纷纭。从历史的考察来看,事实是,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两个转型。第一个转型是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这个转型从清末改良主义运动时期开始,通过兴实业的过程,在外来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形成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国工业的真正发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八十年代已经初具规模,九十年代更是有大规模的发展。但是九十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所谓“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实际上是工业经济与新经济的关系。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两个转型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那么现代新儒家所谓的“儒家资本主义”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儒家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针对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特征,是指中国传统儒学的家族主义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对与欧美资本主义相比具有种种不同特征的东亚地区工业文明体系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总称和概括。“儒家资本主义”的概念乃是由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对现代新儒学思想持认同态度的海外学者首先提出来的,如米切欧·莫里西认为,正是“儒家价值观念决定了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确立”。“西方社会中,道德上的个人主义与经济个人主义无意识地结合在一起,而日本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则会导致‘儒家资本主义社会”’。弗兰克·吉伯尼所著《设计中的奇迹》中认为,古老的儒家劳动道德传统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决定性因素,因而他提出日本是“儒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另外,日本森岛道雄教授1975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讲学时,也曾就儒家资本主义的集体主义特性问题做过学理的和历史的阐释。
    由于“儒家资本主义”的提法非常切合当代海外新儒家即新儒家第三代的思想实际和理想追求,因而一经提出,即为之所肯认和接受。在他们看来,工业东亚的崛起,毋宁就是对西方著名思想家马克思·韦伯理论的一种挑战。马克思·韦伯通过对儒教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历史考察而写成的《儒教与道教》一书所得出的结论是,儒教过于重视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和人身依附的思想,正是阻碍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首要因素⑨。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孔子与《论语》
第一节 孔子其人
第二节 孔子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含英咀华——《论语》名句诵读
第四节 追本溯源——《论语》原著选读

第二章 孟子与《孟子》
第一节 东方亚圣——孟子
第二节 亚圣的理想——《孟子》
第三节 《孟子》名句诵读
第四节 《孟子》原著选读

第三章 董仲舒和朱熹的主要思想
第一节 董仲舒的思想评介
第二节 朱熹的学说和思想评介
第三节 名句诵读
第四节 原著选读

第四章 老庄的智慧
第一节 老庄其人其事
第二节 老子智慧之实用
第三节 庄子之生存智慧
第四节 老庄名句诵读
第五节 老庄原著选读

第五章 佛教与中国文化
第一节 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第三节 佛教的教义
第四节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禅与禅宗——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功用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审美评价标准
第四节 古代文学鉴赏原著选读。

第七章 中国地域文化举隅——巴蜀文化精粹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构成格局
第二节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第三节 巴蜀文化对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的贡献
第四节 中化文化形象化的情感性言说:巴蜀文学
第五节 巴蜀哲学与史学
第五节 诵读材料

第八章 现代新儒学要义
第一节 现代新儒学释义
第二节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现代新儒学的基本思想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