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阳湖北部的老爷庙水域,有一处让当地渔民船工闻风丧胆的魔鬼三角地带。船只行驶到这里经常莫名其妙地就停机、沉没。这片水域位于鄱阳湖区的江西省都昌县,南起松门山,北至星子县城,全长24公里。仅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20年间,这里就沉没了大小船只几百艘。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里变成人人谈之色变的“鬼门关”。
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的考察,测试和对当地渔民的走访,得出了这样几点结论:
一、老爷庙水域内所发生的沉船事故,没有任何先兆,船和船上的人几乎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遇狂涛巨浪。
二、狂风恶浪持续时间短,从浓黑的雾气弥漫、滚滚浊流吞噬船只到湖面上风平浪静,也就仅仅几分钟。
三、狂浪扑来时,伴有风雨、怪啸和船体的碎裂声。四周黑气沉沉,难辨五指。
四、老爷庙沉船事故多发生于每年春天的三四月,在这个时候,无论白天或夜晚,过往船只常面临被巨浪吞没的危险。另外,出事的当天,往往天气很好,晴空丽日,蓝天白云,或皓月当空、繁星点点。而在阴雨天却从未发生沉船事件,这似乎成了谜中之谜。
在事发地点,有一座并不算高大的落星山,而隔岸遥遥相望的是星山,它们同是两千多年前,一颗硕大的流星坠毁于此而形成的。另外,一起意外事件也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有人在鄱阳湖西部地区,目睹了一块呈圆盘状的发光体在天空游动,长达八九分钟之久。当地曾将这一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而有关部门未作出建设性的解释。所以有人猜测,是因为“飞碟”降临了老爷庙水域,像幽灵在湖底运动,从而导致沉船不断。显然这一猜测缺乏科学依据。
研究人员从当地的大量资料中查阅到一张《联合国环境报》于1978年9月8日登载的艾德华·皮尔的回忆文章。文章除了描述他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在鄱阳湖“魔鬼三角”打捞日本沉船“神户5号”所经历的险情外,特别在文章中强调说:“事后,我经过多次测试才明白‘魔鬼三角’处于北纬30度的危险区域,这是令世界探险家都感到可怕的数字。”
近年来,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大风上。据调查显示,船舶沉没时,大多数都是风起浪激作用的结果。每年均有十多条船因此沉没或被浪击毁。
老爷庙水域的最大风力达8级,风速可达每小时六七十公里,冠鄱阳湖,乃江西省之首。
为了解开老爷庙水域神秘沉船之谜,江西省气象科研人员组成了专门的科研小组,在老爷庙附近设立了三座气象观测站,对该水域的气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从搜集到的20多万个原始气象数据看,老爷庙水域是鄱阳湖的一个少有的大风区。全年平均两天中就有一天属大风日,也就是说每两天就有一天风力达到6级。
当地历史上保存的气象资料,已显示出这块水域的大风频繁在历史上就存在。那么,老爷庙水域的大风何以如此之大,且持续时间长呢?
经过科学的调查证明,风景秀丽的庐山却充当了制造大风的“罪魁祸首”。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而这3公里的水面就位于老爷庙附近。在这条全长24公里水域的西北面,傲然耸立着“奇秀甲天下”的庐山。
庐山海拔1400多米,其走向与老爷庙北部的湖口水道平行,离鄱阳湖平均距离仅5公里。庐山东南峰峦为风速加快提供了天然条件。当气流自北面南下时,即刮北风时,庐山的东南面峰峦使气流受到压缩。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的加速由此开始,当流向仅宽约3公里的老爷庙处时,风速达到最大值,狂风怒吼着扑来。
就如同我们在空旷的地带没有感觉,而经过一狭窄的小巷顿感风阵阵吹来一样,“狭管效应”的结果加快了风速。无风不起浪。波浪的冲击力是强大的。经计算,鄱阳湖水面刮6级大风时,也就是属大风日,波浪高达2米。而此时每平方米的船体将遭到6吨冲压力的冲击。也就是说,一艘载重量20吨的船舶,其船侧面积按20平方米计算,波浪对其的冲击力则达到120吨,超出船重量的5倍。大风狂浪使这块神秘水域沉船频繁。在这块水域中,风浪最为肆虐的多发在一块呈三角形状的大水面上,约占整个水域面积的70%左右。
老爷庙水域的“魔鬼三角”之谜可以说已经基本上解开了,似乎又未完全解开。沉船事件不断发生,可却找不到船骸,这是为什么?老爷庙水域底部是否和昌芭山死湖相通?两亿年前就形成的庐山真的就是造成大风的祸首吗?为什么丽日晴空会突然风吼雨啸,而阴雨连天日却没有沉船事件发生?一个个疑团,让我们仍未看清鄱阳湖“魔鬼三角”的真正面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