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国语
《左传》之来历 《左传》,举全称则《春秋左氏传》。《汉书.艺文志》“《春秋古经》十二篇,《左氏传》三十卷”。原注云:“左丘明,鲁太史。”《左传》著录始此。《志》所录刘歆《七略》文云:“仲尼……以鲁……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前乎此者,则《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云:“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据此,则《左传》为注释孔子之《春秋》而作,与《春秋》同时先后成书。似甚明。
虽然,考汉代对于《左传》传习经过之事实,则不能无疑。盖西汉一代经师,似未尝以此书为与《春秋经》有何等关系;起而张之者实自刘歆始。《汉书.歆传》云:“歆校中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大好之。……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歆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诸博士或不肯置对。歆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曰:……《春秋左氏》,丘明所修。……藏于秘府,伏而未发。……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不哀哉!……,共言甚切,诸儒皆怨恨。是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以歆移书,上书深自罪责,愿乞骸骨罢。及儒者师丹为大司空,亦大怒,奏歆改乱旧章。……”据本传所记,吾侪可以得下列各项事实:(一)《左传》“藏于秘府”,外人罕得见,歆校中秘书乃见之。(二)“引传文以解经”,自歆始,前此无有。(三)诸博士皆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四)歆以全力争立此书于学官,至于激动公愤.
……
展开
解题底部分,几全同于叙录,其精详实有甚于前人:读法底部分,对于读者更有切实的指导。
——蒋伯潜
他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竟有点像李世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骇人了。
——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