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职业教育的特征不明显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很多职业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技术技能,还应该让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完成本岗位工作的能力。而这部分要求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高等教育的属性体现不足
目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一些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有与中等职业教育趋同的倾向。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种倾向更明显。课程内容全部由案例构成,学生的学习只是掌握这些案例的操作。但对相关技术的体系或整个软件没有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对一些概念和常识更缺乏了解。这些将阻碍学生的持续发展。
4.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相当一批院校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程。这种安排的优点是集中一批教师专注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师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但在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各行业、专业工作的情况下,这些教师若不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内容和教学方法,仍停留在讲授基本操作的层面,难以胜任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工作。
5.学生基础有很大差异
国家实施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案,教育部已经制订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和教学大纲。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城市与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经济发达地区,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很高,许多中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比较低,计算机教育也相对落后,有些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些差异给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许多学校因此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定位于零起点的操作课程。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使用职业分析的方法对高职各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各专业的教学和工作需求出发,提出对计算机技术及知识的要求,确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建立适合各自专业需求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特点如下:
①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从业者所置身其中且不得不面对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的环境,是完成本职工作、提升职业素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