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网络安全测评 1
1.1 网络全局 1
1.1.1 结构安全 1
1.1.2 边界完整性检查 7
1.1.3 入侵防范 8
1.1.4 恶意代码防范 9
1.2 路由器 10
1.2.1 访问控制 10
1.2.2 安全审计 19
1.2.3 网络设备防护 22
1.3 交换机 30
1.3.1 访问控制 31
1.3.2 安全审计 36
1.3.3 网络设备防护 39
1.4 防火墙 48
1.4.1 访问控制 49
1.4.2 安全审计 68
1.4.3 网络设备防护 75
1.5 入侵检测/防御系统 86
1.5.1 访问控制 87
1.5.2 安全审计 92
1.5.3 网络设备防护 98
第2章 主机安全测评 102
2.1 操作系统测评 102
2.1.1 身份鉴别 103
2.1.2 访问控制 117
2.1.3 安全审计 126
2.1.4 剩余信息保护 134
2.1.5 入侵防范 136
2.1.6 恶意代码防范 141
2.1.7 资源控制 142
2.2 数据库系统测评 147
2.2.1 身份鉴别 148
2.2.2 访问控制 153
2.2.3 安全审计 157
2.2.4 资源控制 161
第3章 应用安全测评 164
3.1 身份鉴别 164
3.2 访问控制 167
3.3 安全审计 171
3.4 剩余信息保护 173
3.5 通信完整性 174
3.6 通信保密性 175
3.7 抗抵赖 176
3.8 软件容错 177
3.9 资源控制 178
第4章 数据安全测评 182
4.1 数据完整性 182
4.2 数据保密性 183
4.3 备份和恢复 184
第5章 物理安全测评 188
5.1 物理位置的选择 188
5.2 物理访问控制 189
5.3 防盗窃和防破坏 190
5.4 防雷击 190
5.5 防火 191
5.6 防水和防潮 191
5.7 防静电 192
5.8 温湿度控制 192
5.9 电力供应 193
5.10 电磁防护 193
第6章 安全管理测评 195
6.1 安全管理制度 196
6.1.1 管理制度 196
6.1.2 制定和发布 197
6.1.3 评审和修订 198
6.2 安全管理机构 198
6.2.1 岗位设置 199
6.2.2 人员配备 199
6.2.3 授权和审批 200
6.2.4 沟通和合作 200
6.2.5 审核和检查 201
6.3 人员安全管理 202
6.3.1 人员录用 202
6.3.2 人员离岗 203
6.3.3 人员考核 203
6.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204
6.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 204
6.4 系统建设管理 205
6.4.1 系统定级 205
6.4.2 安全方案设计 206
6.4.3 产品采购 207
6.4.4 自行软件开发 207
6.4.5 外包软件开发 208
6.4.6 工程实施 209
6.4.7 测试验收 209
6.4.8 系统交付 210
6.4.9 系统备案 210
6.4.10 等级测评 211
6.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 211
6.5 系统运维管理 212
6.5.1 环境管理 212
6.5.2 资产管理 213
6.5.3 介质管理 214
6.5.4 设备管理 214
6.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 215
6.5.6 网络安全管理 216
6.5.7 系统安全管理 216
6.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217
6.5.9 密码管理 218
6.5.10 变更管理 218
6.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 219
6.5.12 安全事件处置 219
6.5.13 应急预案管理 220
第7章 工具测试 222
7.1 测试目的 222
7.2 测试内容 222
7.3 测试流程 225
7.3.1 收集信息 225
7.3.2 规划接入点 226
7.3.3 编制《工具测试作业指导书》 227
7.3.4 现场测试 228
7.3.5 结果整理 228
7.4 注意事项 228
7.5 实例解析 229
7.5.1 系统信息 229
7.5.2 分析过程 231
7.5.3 完成作业指导书 234
7.6 扫描工具概述 234
7.7 使用方法介绍 235
7.7.1 准备工作 235
7.7.2 网络接入 236
7.7.3 初次配置 236
7.7.4 定制扫描任务 240
7.7.5 扫描策略和注意事项 243
7.7.6 报告生成 245
7.7.7 报表分析 246
附录A 信息安全技术 249
附录B 网络攻击技术 310
附录C 核查表示例 351
附录D 工具测试作业指导书模板 365
参考文献 37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