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的英文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它是利用电磁波对障碍物(目标)的反射特性来发现潜在的目标。雷达可以探测到的目标类型非常广泛,从建筑物、公路、桥梁、车辆、飞机、船舶等人造物体到山脉、河流、森林、沙漠、海浪等自然界地貌都可以成为雷达的探测目标;而且,雷达探测不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可以在黑暗、云雨条件下发现远距目标的存在。由于雷达具有这些特点,使得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以来,日益成为微波遥感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遥感应用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雷达的发展历史自始至终都同军事应用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由于雷达在战场侦察、目标监视、武器制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巨大优势,极大地刺激了主要工业强国对雷达研究的兴趣,成为战后雷达技术突飞猛进的原动力,SAR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崭新的高分辨雷达体制。<br> 1.1.1 SAR发展历史<br> SAR是一种可实现二维高分辨率的微波主动成像雷达。合成孔径的概念最初是为改善雷达方位分辨率而提出的,在此之前,一般的机载雷达采用真实孔径方法以获得地面测绘区域的图像,即利用天线波束的方向性来区分不同的方位位置。真实孑L径雷达的方位分辨存在一种固有的缺陷,即其方位分辨率与雷达和探测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关,在一定的雷达波长和天线尺寸限制条件下,随着雷达和探测目标之间距离的增大,雷达方位分辨率逐渐降低。为获得远距离地区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就必须将天线波束做得非常窄,而窄波束的形成是通过把雷达天线做大的途径来实现的。对于机载成像雷达来说,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通常为几十公里至一百公里;对于星载成像雷达,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可高达数百公里。这样,仅仅要达到几十米的方位分辨率,就需要将雷达天线做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这在实际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br> 为解决真实孔径成像雷达低方位分辨率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新的方法。1951年,美国Goodyear公司的Wiley首先提出通过频率分析的方法改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从此奠定了SAR的理论基础。1953年7月,伊利诺依大学控制系统实验室采用非聚焦型合成孔径的方法得到第一张SAR图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