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2011年版.网络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310948
  • 作      者: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2011)》共分8个章节,主要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Internet基础、Internet基本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应用技术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内容介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2011)》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颁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2007年版修订版)》的要求编写。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基础、服务器操作系统、Internet基础、Internet基本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应用技术。在本书的最后还附有最新版的考试大纲,2008年4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笔试试卷网络技术和答案及评分参考、各章习题参考答案。本书的修订目标是使三级网络技术的考生具有计算机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局域网、Internet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方法和技术,从而具备简单网络应用系统使用与维护的基本能力。<br>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2011)》可供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的考生使用,也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网络课程的教材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计算机(computer)是高速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预先编写的程序对输人数据进行处理、存储、传送,从而输出有用的信息或知识,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br>    上述定义强调了计算机的4个特点。<br>    ①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设备,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加减乘除的计算工具。输入的是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输出有用的信息。如果只把它当做计算器或打字机使用,或者只当做存储文件或者阅读光盘的装置,那就是大材小用,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具有能帮助人们减轻脑力劳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特性。<br>    ②计算机是通过预先编写的、存储在其中的程序来自动完成数据处理的。程序是由指挥计算机执行操作的一系列命令组成的。通常计算机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计算机本身是硬件,程序及其使用说明文档是软件。各行各业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大同小异,但所选择的软件则迥然不同,这就是说计算机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br>    ③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而成本和价格却越来越低,这为计算机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人们购买计算机时总想一步到位,却常常是买了就过时。因此,不必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行。“买了就后悔,用上就合算”,这就是对待计算机的价值观。<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br>1.1 计算机概述<br>1.1.1 计算机的特点<br>1.1.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br>1.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br>1.2 计算机硬件系统<br>1.2.1 计算机硬件的种类<br>1.2.2 计算机的配置<br>1.2.3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br>1.2.4 微处理器的技术特点<br>1.2.5 主板与插卡<br>1.3 计算机软件系统<br>1.3.1 软件的基本概念<br>1.3.2 软件的分类<br>1.3.3 程序、文档与软件开发<br>1.4 多媒体技术基础<br>1.4.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br>1.4.2 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br>1.4.3 超媒体与流媒体的概念<br>1.4.4.多媒体应用软件<br>习题1<br><br>第2章 网络技术基础<br>2.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br>2.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br>2.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br>2.1.3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br>2.1.4 互联网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br>2.1.5 宽带城域网的发展<br>2.1.6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br>2.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br>2.2.1 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br>2.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br>2.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br>2.2.4 描述计算机网络传输特性的参数<br>2.3 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br>2.3.1 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br>2.3.2 存储转发交换的特点<br>2.3.3 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br>2.4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br>2.4.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br>2.4.2 ISO/OSI参考模型<br>2.4.3 F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br>2.4.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br>2.5 互联网应用的发展<br>2.5.1 基于Web应用的发展<br>2.5.2 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br>2.5.3 播客技术的应用<br>2..5.4 博客技术的应用<br>2.5.5 网络电视的应用<br>2.5.6 P2P技术的应用<br>2.6 无线网络的研究与应用<br>2.6.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IEEE802.16标准<br>2.6.2 无线局域网与IEEE802.11标准<br>2.6.3 蓝牙技术与IEEE802.15标准<br>2.6.4 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无线网格网<br>习题2<br><br>第3章 局域网基础<br>3.1 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br>3.1.1 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性能的三要素<br>3.1.2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br>3.1.3 传输介质类型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br>3.1.4 IEEE802参考模型<br>3.2 以太网<br>3.2.1 以太网的发展<br>3.2.2 以太网帧结构与工作流程分析<br>3.2.3 以太网的实现方法<br>3.2.4 以太网的物理地址<br>3.3 高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br>3.3.1 高速局域网的研究方法<br>3.3.2 快速以太网<br>3.3.3 千兆以太网<br>3.3.4 万兆以太网<br>3.4 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br>3.4.1 交换式局域网的基本结构<br>3.4.2 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br>3.4.3 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br>3.5 无线局域网<br>3.5.1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br>3.5.2 红外无线局域网<br>3.5.3 扩频无线局域网<br>3.5.4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br>3.6 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br>3.6.1 局域网互联的概念<br>3.6.2 网桥的工作原理<br>3.6.3 网桥的层次结构<br>3.6.4 网桥的路由选择策略<br>3.6.5 网桥与广播风暴<br>3.6.6 多端口网桥与第二层交换<br>习题3<br><br>第4章 服务器操作系统<br>4.1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br>4.1.1 单机操作系统<br>4.1.2 网络操作系统<br>4.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演变<br>4.2.1 早期的网络操作环境<br>4.2.2 网络操作系统的形成<br>4.2.3 当前的网络操作环境<br>4.3 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与功能<br>4.3.1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br>4.3.2 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br>4.3.3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br>4.4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br>4.4.1 Windows的发展<br>4.4.2 WindowsNT的特点<br>4.4.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br>4.4.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br>4.4.5 Windows Servei 2008操作系统<br>4.5 NetWale网络操作系统<br>4.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br>4.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组成<br>4.5.3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br>4.5.4 IntranetWare操作系统<br>4.6 UNIX网络操作系统<br>4.6.1 UNIX概述<br>4.6.2 UNIX的特性<br>4.6.3 Sun公司的Solaris操作系统<br>4.6.4 IBM公司的AIX操作系统<br>4.6.5 HP公司的HP-UX操作系统<br>4.7 Linux网络操作系统<br>4.7.1 Linux的发展概况<br>4.7.2 Linux的特点与组成<br>4.7.3 Novell公司的SUSELinux<br>4.7.4 RedHat公司的Linux<br>习题4<br><br>第5章 Internet基础<br>5.1 Intemet的构成<br>5.1.1 Internet的逻辑结构<br>5.1.2 Intemet的主要组成部分<br>5.2 Intemet的接入<br>5.2.1 通过电话网接入<br>5.2.2 利用ADSL接人<br>5.2.3 使用HFC接入<br>5.2.4 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br>5.3 IP协议与互联层服务<br>5.3.1 IP互联网的工作原理<br>5.3.2 互联层服务<br>5.3.3 IP互联网的特点<br>5.4 IP地址<br>5.4.1 IP地址的作用<br>5.4.2 IP地址的层次结构<br>5.4.3 IP地址的分类<br>5.4.4 IP地址的直观表示法<br>5.4.5 特殊的IP地址形式<br>5.4.6 子网编址<br>5.4.7 地址解析协议(ARP)<br>5.5 IP数据报<br>5.5.1 IP数据报的格式<br>5.5.2 IP封装、分片与重组<br>5.5.3 IP数据报选项<br>5.6 差错与控制报文<br>5.6.1 ICMP差错控制<br>5.6.2 ICMP控制报文<br>5.6.3 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br>5.7 路由器与路由选择<br>5.7.1 表驱动IP进行路由选择<br>5.7.2 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br>5.7.3 RIP协议与向量一距离算法<br>5.7.4 OSPF协议与链路一状态算法<br>5.7.5 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br>5.8 IPv6协议<br>5.8.1 IPv4协议的局限性<br>5.8.2 IPv6地址<br>5.8.3 IPv6数据报<br>5.8.4 IPv6扩展头<br>5.8.5 IPv6地址自动配置<br>5.9 TCP与UDP<br>5.9.1 端对端通信<br>5.9.2 传输控制协议(TCP)<br>5.9.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br>习题5<br><br>第6章 Internet基本服务<br>6.1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br>6.1.1 什么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r>6.1.2 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特性<br>6.1.3 实现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br>6.2 域名系统<br>6.2.1 互联网的命名机制<br>6.2.2 域名解析<br>6.2.3 对象类型与资源记录<br>6.3 远程登录服务<br>6.3.1 远程登录协议<br>6.3.2 远程登录的工作原理<br>6.3.3 使用远程登录<br>6.4 FTP月殴务<br>6.4.1 FTP客户机/服务器模型<br>6.4.2 FTP命令与响应<br>6.4.3 文件格式<br>6.4.4 用户接口<br>6.4.5 FTP访问控制<br>6.5 电子邮件系统<br>6.5.1 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知识<br>6.5.2 电子邮件传输协议<br>6.5.3 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br>6.6 WWW服务<br>6.6.1 WWW的基本概念<br>6.6.2 WWW系统的传输协议<br>6.6.3 WWW系统的页面表示方式<br>6.6.4 WWW的安全性<br>习题6<br><br>第7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br>7.1 网络管理<br>7.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br>7.1.2 网络管理的功能<br>7.1.3 网络管理模型<br>7.1.4 网络管理协议<br>7.2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br>7.2.1 信息安全的概念<br>7.2.2 信息安全策略<br>7.2.3 信息安全性等级<br>7.3 网络安全问题与安全策略<br>7.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br>7.3.2 OSI安全框架<br>7.3.3 网络安全模型<br>7.4 加密技术<br>7.4.1 密码学基本术语<br>7.4.2 对称密码<br>7.4.3 公钥密码<br>7.4.4 密钥管理<br>7.5 认证技术<br>7.5.1 消息认证<br>7.5.2 数字签名<br>7.5.3 身份认证<br>7.5.4 常用的身份认证协议<br>7.6 安全技米应用<br>7.6.1 安全电子邮件<br>7.6.2 网络层安全——IPSec<br>7.6.3 web安全<br>7.7 入侵检测技术与防火墙<br>7.7.1 入侵者<br>7.7.2 入侵检测技术<br>7.7.3 防火墙的特性<br>7.7.4 防火墙的分类<br>7.8 计算机病毒问题与防护<br>7.8.1 计算机病毒<br>7.8.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br>习题7<br><br>第8章 网络应用技术<br>8.1 组播技术<br>8.1.1 IP组播的概念和特点<br>8.1.2 组播技术基础<br>8.2 P2P网络<br>8.2.1 什么是P2P网络<br>8.2.2 P2P网络的基本结构<br>8.2.3 P2P网络的应用<br>8.3 即时通信系统<br>8.3.1 即时通信系统概述<br>8.3.2 即时通信系统的基础通信模式<br>8.3.3 即时通信实例<br>8.3.4 即时通信系统的通信协议<br>8.4 IPTV<br>8.4.1 IPTV系统<br>8.4.2 IPTV系统的关键技术<br>8.5 VOIP<br>8.5.1 VOIP实现方法<br>8.5.2 VOIP系统组成<br>8.5.3 Skype<br>8.6 网络搜索技术<br>8.6.1 网络搜索引擎<br>8.6.2 搜索引擎的原理和组成<br>8.6.3 Google和百度搜索引擎<br>习题8<br>附录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2007年版修订版)<br>附录2 2010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网络技术<br>附录3 习题参考答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