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监测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305373
  • 作      者:
    郭秀才,杨世兴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监测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以工业监测监控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对被控对象参数的控制,涉及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
    《监测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共分为9章:第1章概述,介绍了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组成、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发展趋势;第2章传感器技术,重点介绍了新型、集成、智能常用类型传感器;第3章检测信号采集技术,介绍了模拟、脉冲、开关量信号的采集原理与方法和虚拟仪器信号采集;第4章数据通信技术,介绍了数据通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第5章数据处理技术,介绍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数字PID、模糊与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第6章测控网络技术,介绍了监测监控网络的概念,重点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及以太网技术;第7章干扰及干扰抑制技术,介绍了干扰产生的原因、种类,干扰抑制技术;第8章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介绍了监测监控系统设计的步骤与原则、监测监控分站设计、软件设计、组态软件、监测监控系统的防爆措施、监测监控系统的集成;第9章监测监控系统工程应用,介绍了几个典型的监测监控系统工程应用实例。
展开
内容介绍
    《监测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监测监控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监控方法。全书共分9章,以监测监控系统的构成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检测信号采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测控网络技术、干扰及干扰抑制技术,最后落实于工程设计实践,介绍了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监测监控系统的工程应用。
    《监测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适合从事监测监控系统研究、设计、制造、施工及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8.7.1监测监控系统的集成
    监测监控系统的集成就是采用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集检测、采集、控制和执行以及信息的传输、交换、存储与利用的一体化为目标,广泛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了实现各种物理“设备集成”的系统互连技术以及实现“信息集成”的软件集成技术和数据集成技术,从而满足企业综合自动化的要求。监测监控系统的集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在于使信息应用系统加工的对象和产品一一各种信息元素实现规范化和体系化,以便于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利用。为了实现数据之间的转换,进一步需要建立数据转换规范。数据共享通常是实现信息集成的主要目标。组织好原始数据的提炼、加工和不断更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作。
    2.设备集成
    设备集成在于解决如何组织信息应用系统。通常,信息应用都是一台设备与通信相结合的“大系统”,具有功能综合、结构复杂、规模大、因素多等特征。这些设备可能是计算机,也可能是PLC、变频器这些高端设备智能仪表,或开关、阀门这些低端设备。组织这类大系统必须首先解决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连,而互连实质上是让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实现通信。因此,设备集成的主要技术之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当前,实现各种智能仪表、设备与计算机互连以及计算机网间互连,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技术和众多的产品。“设备集成”的任务主要是在于技术选择和产品择优。
    (1)技术选择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网络协议集的标准,即为“网络平台”确定规范。
    (2)产品选择是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选择性能价格比高、服务上乘的产品和制造商,并具体实现网络平台或通信平台。
    (3)设备集成除了实现设备、计算机等之间的互连之外,进而要解决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即建立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平台”。这种应用平台是通过选择适当的硬件和软件,特别是软件环境来建立的,包括建立信息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监测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1.2 监测监控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2.1 监测监控系统的分类
1.2.2 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
1.3 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
1.4.1 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
1.4.2 控制策略与算法的发展

第2章 传感器技术
2.1 传感器概述
2.1.1 传感器组成与分类
2.1.2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2 温度传感器
2.2.1 温度测量的主要方法
2.2.2 PN结温度传感器
2.2.3 集成温度传感器
2.2.4.光电温度计
2.2.5 红外测温仪
2.2.6 光纤温度传感器
2.3 压力传感器
2.3.1 压力传感器的类别与性能
2.3.2 电感式压力(差压)传感器
2.3.3 霍尔压力传感器
2.3.4 集成压力(差压)传感器
2.4 流量传感器
2.4.1 流量测量方法
2.4.2 超声波流量传感器
2.4.3 卡曼涡街流量传感器
2.4.4 激光流量传感器
2.4..5 光纤流量传感器
2.5 气体传感器
2.5.1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2.5.2 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
2.5.3 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
2.5.4 接触燃烧式气体传感器
2.5.5 光学式气体传感器
2.5.6 高分子气体传感器
2.6 固态图像传感器
2.6.1 CCD图像传感器
2.6.2 CMOS图像传感器
2.7 开/停传感器
2.7.1 KGKT-C10型开/停传感器
2.7.2 KGTl5型开/停传感器简介
2.8 超声式物位传感器
2.9 智能传感器概述
2.9.1 智能传感器的概念
2.9.2 智能传感器的组成与特点
2.9.3 智能传感器的体系结构
2.9.4 智能传感器的基本功能
2.9.5 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第3章 检测信号采集技术
3.1 模拟信号的采集
3.1.1 模拟信号的采样与量化
3.1.2 模拟信号输入通道的一般结构
3.1.3 信号调理电路
3.1.4 多路转换模拟开关(MUX)
3.1.5 数据放大器
3.1.6 采样保持器
3.2 A/D转换器
3.2.1 A/D转换器的分类
3.2.2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3.2.3 并行接口ADC
3.2.4 串并行输出ADC接口
3.2.5 串行接口ADC
3.2.6 片内集成A/D转换模块
3.3 脉冲信号的采集
3.3.1 脉冲信号检测原理
3.3.2 51单片机用于频率测量
3.3.3 8098单片机用于频率测量
3.3.4.V/F转换
3.4.开关量信号的采集
3.4.1 开关量输入信号的调理
3.4.2 光电耦合器
3.4.3开关量输入信号与光耦的连接
3.4.4 开关量输入信号与CPIJ的连接
3.4.5 数字量输入信号的采集
3.5 虚拟仪器信号采集技术
3.5.1 VI的结构
3.5.2 Ⅵ的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

第4章 数据通信技术
4.1 数据通信基础
4.1.1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4.1.2 信道
4.1.3 数据传输的形式
4.1.4 串行通信
4.1.5 差错控制
4.2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2.1 基带信号
4.2.2 基带信号传输接口
4.3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4.3.1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4.3.2 频移键控法FSK
4.3.3 调制解调器集成电路
4.4 数字信号的无线传输
4.4.1 发射电路
4.4.2 接收电路
4.4.3 采用CC2400的收发器电路
4.4.4 采用nRF24E2的发射电路
4.4.5 蓝牙技术
4.4.6 实现远程数据无线通信的一种方案

第5章 数据处理技术
5.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5.1.1 数据融合系统的建模
5.1.2 层次化融合结构
5.1.3 融合算法与分布式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5.1.4 基于模糊理论的分布式一致性数据融合
5.2 数字PID控制算法
5.2.1 PID控制原理
5.2.2 数字PID控制算法
5.2.3 数字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5.3 模糊控制算法
5.3.1 模糊控制原理
5.3.2 模糊控制器设计
5.4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5.4.1 概述
5.4.2 人工神经网络基础
5.4.3 神经网络在监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第6章 测控网络技术
6.1 测控网络概述
6.1.1 测控网络在企业网络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6.1.2 测控网络与现场总线
6.1.3 测控网络的特点
6.1.4 测控网络的发展与标准化
6.2 测控网络技术基础
6.2.1 测控网络的节点
6.2.2 测控网络的拓扑
6.2.3 网络信道的访问控制方式
6.2.4 网络互联
6.3 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总线
6.3.1 CAN总线
6.3.2 FF总线
6.3.3 LonWorks总线
6.3.4 PROFIBUS总线
6.3.5 HART总线
6.4 以太网技术
6.4.1 以太测控网络的组成及其特点
6.4.2 以太网用于工业现场的关键技术

第7章 干扰及干扰抑制技术
7.1 噪声与噪声耦合方式
第8章 监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9章 监测监控系统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