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电子元器件从入门到成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284475
  • 作      者:
    王俊峰等编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学电子元器件从入门到成才》共10章,包括:元器件入门、元器件种类、元器件结构、元器件特性、元器件选择、元器件识别、元器件测量、元器件代换、元器件检修、元器件应用等内容。《学电子元器件从入门到成才》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通过《学电子元器件从入门到成才》的学习,希望每个电子爱好者成为元器件专家、能工巧匠和有用之才。<br>    《学电子元器件从入门到成才》可供广大电子技术人员、电子爱好者使用。如电路的设计者、企事业单位的电气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电子元器件的标称值分为特性标称值和尺寸标称值,分别用于描述它的电气功能和机械结构。例如,一个电阻器的特性标称值包括阻值、额定功率、精度等,尺寸标称值包括电阻体及引线的直径、长度等。一组有序排列的标称值叫做标称值系列。元器件的特性数值标称系列大多为2位有效数字(精密元器件的特性数值一般有3、4位有效数字)。电子元器件的标称值应符合系列规定的数值,并用系列数值乘以倍率来表示一个元器件的参数。<br>    在机械设计中,规定了长度尺寸标称值系列,并且分为首选系列和可选系列(也叫第一系列、第二系列)。对元器件的外形尺寸也规定了标准系列。例如,元器件的封装外壳可分为圆型、扁平型、双列直插型等几个系列;元器件的引线有轴向和径向两个系列等。又如,大多数小功率元器件的引线直径标称值为0.5 mm或0.6 ram,双列和单列直插式集成电路的引脚间距一般是2.54mm或5.08mm等。在使用元器件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电气功能是否符合要求,还要考虑其外形尺寸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标准。<br>    3.允许偏差和精度等级<br>    市场上销售的元器件,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其数值不可能与标称值完全一样,总会有一定的偏差。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实际数值和标称数值的相对偏差,反映元器件的精密程度。在实际应用中,为这些实际数值规定了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即为相对偏差规定了允许的最大的范围,叫做数值的允许偏差(简称允差)。不同的允差也叫做数值的精度等级(简称精度)。例如,常用电阻的允差有±5%、±10%、±20%三种,分别用J、K、M标志它们的精度等级。精密电阻的允差有±2%、±1%、±0.5 %,分别用G、F、D标志精度等级。<br>    精度越高,其数值允许的偏差范围越小,元器件就越精密。同时,它的生产成本及销售价格也越高。在设计电路和选择元器件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电路的要求,合理选用不同精度的电子元器件。4.额定值和极限值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会受到电压、电流的作用,会消耗功率。电压过高,会使元器件的绝缘材料被击穿;电流过大,会引起消耗功率过大而发热,导致元器件被烧坏。为此,规定了元器件的额定值,并定义为电子元器件能够长期工作的最大电压、电流、功率消耗和环境温度。另外,还规定了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极限值,即最大值,表示元器件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的最大限度。额定值的最大值和极限值是不相等的。<br>    在这里,需要对几个问题加以说明:<br>    1)元器件的同类额定值与极限值并不相等。<br>    2)元器件的各个额定值(或极限值)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等功耗规律往往并不成立。<br>    3)当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条件超过某一额定值时,其他参数指标就要相应降低。<br>    4)对于某些元器件,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需要定义的额定值、极限值来确定它的规格参数。例如,同是工作电压上限,电阻器是按最大工作电压定义的,而电容器是按额定电压来定义的。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元器件入门<br>1.1 电子元器件的基础<br>1.2 电子元器件的学习方法<br>1.3 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br><br>第2章 元器件种类<br>2.1 电阻器<br>2.2 可变电阻器<br>2.3 电容器<br>2.4 电感器<br>2.5 晶体二极管<br>2.6 稳压二极管<br>2.7 普通晶体管<br>2.8 晶闸管<br>2.9 集成电路<br>2.1 0电子开关和插接件<br>2.1 1照明行灯变压器<br>2.1 2控制变压器<br>2.1 3中周变压器<br>2.1 4各种电子技术应用变压器<br>2.1 5光控晶闸管<br>2.1 6发光二极管<br>2.1 7激光器<br>2.1 8双向晶闸管<br>2.1 9光敏二极管<br>2.2 0光敏晶体管<br>2.2 1压敏电阻器<br>2.2 2热敏电阻器<br>2.2 3光敏电阻器<br>2.2 4磁性天线<br>2.2 5固态继电器<br>2.2 6耳机<br>2.2 7压电蜂鸣器<br>2.2 8液晶显示器<br>2.2 9数码管显示器<br>2.3 0全桥整流组件<br>2.3 1单结晶体管<br>2.3 2扬声器<br>2.3 3传声器<br>2.3 4555时基组件<br>2.3 5电位器<br>2.3 6电磁继电器<br>2.3 7场效应晶体管<br>2.3 8激光二极管<br><br>第3章 元器件结构<br>3.1 中周(中频)变压器的结构<br>3.2 电源变压器的结构<br>3.3 电动扬声器的结构<br>3.4 晶闸管的结构<br>3.5 光敏电阻器的结构<br>3.6 磁敏电阻器的结构<br>3.7 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br>3.8 半导体陶瓷湿敏传感器的结构<br>3.9 电容式湿敏元器件的结构<br>3.1 0石英(Si02)晶体的结构<br>3.1 1热电偶的结构<br>3.1 2内热式气敏器件的结构<br>3.1 3旁热式气敏元器件的结构<br>3.1 4薄膜型和厚膜型气敏器件的结构<br>3.1 5霍尔集成元件的结构<br>3.1 6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结构<br>3.1 7热敏电阻器的结构<br>3.1 8光控晶闸管的结构<br>3.1 9光电池的结构<br>3.2 0彩色传感器的结构<br>3.2 1液晶显示器的结构<br>3.2 2数码管显示器的结构<br>3.2 3激光二极管的结构<br>3.2 4电位器的结构<br><br>第4章 元器件特性<br>4.1 普通电阻器的特性<br>4.2 可变电阻器的特性<br>4.3 熔断电阻器的特性<br>4.4 光敏电阻器的特性<br>4.5 湿敏电阻器的特性<br>4.6 压敏电阻器的特性<br>4.7 电容器的特性<br>4.8 电感器的特性<br>4.9 晶体二极管的特性<br>4.10 晶体管的特性<br>4.11 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br>4.12 变压器的特性<br>4.13 中周(中频)变压器的特性<br>4.14 扬声器的特性<br>4.15 液晶显示器的特性<br>4.16 发光二极管的特性<br>4.17 光耦合器的特性<br>4.18 光敏晶体管的基本特性<br>4.19 光控晶闸管的伏安特性<br>4.20 光电池的特性<br>4.21 热敏电阻的特性<br>4.22 彩色传感器的特性<br>4.23 单结晶体管的负阻特性<br>4.24 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br>4.25 数码管的特性<br>4.26 晶闸管的特性<br>4.27 运算放大器的特性<br>4.28 万用表的特性<br>4.29 开关的特性<br>4.30 电位器的特性<br><br>第5章 元器件选择<br>5.1 选择电子元器件的方法<br>5.2 电阻器的选择<br>5.3 热敏电阻器的选择<br>5.4 压敏电阻器的选择<br>5.5 湿敏电阻器的选择<br>5.6 光敏电阻器的选择<br>5.7 电容器的选择<br>5.8 电感器的选择<br>5.9 变压器的选择<br>5.10 扬声器的选择<br>5.11 传声器的选择<br>5.12 耳机的选择<br>5.13 晶体二极管的选择<br>5.14 晶体管的选择<br>5.15 集成电路的选择<br>5.16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选择<br>5.17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br>5.18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选择<br>5.19 光耦合器的选择<br>5.20 熔断器的选择<br>5.21 热继电器的选择<br>5.22 时间继电器的选择<br>5.23 稳压二极管的选择<br>5.24 固态继电器的选择<br>5.25 蜂鸣器的选择<br>5.26 555时基组件的选择<br>5.27 电位器的选择<br>5.28 开关的选择<br>5.29 电磁铁的选择<br>5.30 转换开关的选择<br>5.31 元器件的选购第6章元器件识别<br>第6章 元器件识别<br>6.1 二极管的极性识别<br>6.2 二极管质量优劣的识别<br>6.3 晶体管的极性识别<br>6.4 单结晶体管管脚的识别<br>6.5 整流桥的识别<br>6.6 稳压二极管的识别<br>6.7 变压器绕组的识别<br>6.8 三端稳压块的识别<br>6.9 NE555的识别<br>6.10 集成块的识别<br>6.11 光敏晶体管的识别<br>6.12 晶闸管的识别<br>6.13 电感器的识别<br>6.14 电容器的识别<br>6.15 耳机的识别<br>6.16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识别<br>6.17 硅材料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的识别<br>6.18 继电器的识别<br>6.19 电位器的识别<br><br>第7章 元器件测量<br>7.1 电阻器的测量<br>7.2 电位器的测量<br>7.3 压敏电阻器的测量<br>7.4 热敏电阻器的测量<br>7.5 电容器的测量<br>7.6 电解电容器的测量<br>7.7 可变电容器的测量<br>7.8 电感器的测量<br>7.9 普通二极管的测量<br>7.10 光敏二极管的测量<br>7.11 普通晶体管的万用表测量<br>7.12 光敏晶体管的测量<br>7.13 场效应晶体管的测量<br>7.14 普通晶闸管的测量<br>7.15 双向晶闸管的测量<br>7.16 单结晶体管的测量<br>7.17 集成电路的测量<br>7.18 光耦合器的测量<br>7.19 扬声器的测量<br>7.20 晶体管参数的电流表测量<br>7.21 放大器输入和输出电阻的测量<br>7.22 开关和插接件的测量<br>7.23 压电陶瓷片的测量<br>7.24 全桥整流组件的测量<br>7.25 稳压二极管的测量<br>7.26 固态继电器的测量<br>7.27 变色发光二极管的测量<br>7.28 耳机的测量<br>7.29 555时基组件的测量<br>7.30 三端稳压块的测量<br>7.31 数码管的测量<br>7.32 激光二极管的测量<br>7.33 传声器的测量<br>7.34 驻极体传声器的测量<br><br>第8章 元器件代换<br>8.1 元器件代换的基本原则<br>8.2 电阻器的代换<br>8.3 电容器的代换<br>8.4 电位器的代换<br>8.5 电感器的代换<br>8.6 晶体管的代换<br>8.7 变压器的代换<br>8.8 集成电路的代换<br>8.9 扬声器的代换<br>8.10 热敏电阻器的代换<br>8.11 压敏电阻器的代换<br>8.12 湿敏电阻器的代换<br>8.13 光敏电阻器的代换<br>8.14 激光二极管的代换<br><br>第9章 元器件检修<br>9.1对维修人员的要求<br>9.2元器件修理方法<br>9.3 元器件修理寻迹电路<br>9.4 元器件常见故障<br>9.5 发光二极管的检修<br>9.6 扬声器的检修<br>9.7 电容器的检修<br>9.8 电感器的检修<br>9.9 耳机的检修<br>9.10 可调电容器的检修<br>9.11 熔断器的检修<br>9.12 电位器的检修<br>9.13 晶体二极管的检修<br>9.14 晶体管的检修<br>9.15 集成电路的检修<br>9.16 指针式万用表的检修<br>9.17 蜂鸣器的检修<br><br>第10章 元器件应用<br>10.1 元器件的应用原则<br>10.2 元器件的应用方法<br>10.3 元器件使用中的降额议计<br>10.4 元器件应用的热设计<br>10.5 TTL集成电路的使用规则<br>10.6 CMOS集成电路的使用规则<br>10.7 运放组成的声控电压放大器<br>10.8 彩色传感器的放大电路<br>10.9 光敏二极管的应用电路<br>10.10 光敏晶体管的应用电路<br>10.11 气敏传感器的应用电路<br>10.12 热敏电阻器的应用电路<br>10.13 湿敏传感器的应用电路<br>10.14 磁敏传感器的应用电路<br>10.15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电路<br>10.16 光控传感器的应用电路<br>10.17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br>10.18 红外线器件的应用电路<br>10.19 场效应晶体管的应用电路<br>10.20 驻极体传声器的应用电路<br>10.21 晶体二极管的应用电路<br>10.22 三端稳压块的应用电路<br>10.23 电容元件的应用电路<br>10.24 电感元件的应用电路<br>10.25 发光二极管的应用电路<br>10.26 电阻元件的应用电路<br>10.27 555的应用电路<br>10.28 固态继电器的应用电路<br><br>附录<br>附录A 电子元器件参数表及国内外型号对照表<br>附录B 传感器的参数<br>附录C MYG02型压敏电阻主要特性参数(1022)<br>附录D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参数<br>附录 正常用小型继电器参数<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